第105部分(第1/4 頁)
釹碌吶�稹�
就這樣,原本宇喜多秀家和小西行長聯合制定的從蟾津江入河口登陸,直chā江水上游全羅北道的南原城的戰術算是擱淺了。因為魏剛的提前南下,因為在慶尚道打的這一仗,讓倭寇們也是暫時的老實了下來。他們只有沿著自己現下佔了的地方開始向朝鮮各處進攻,而他們現下大多數還都是集中在朝鮮東南一角這點彈丸之地,都是靠近海邊,大軍仍舊沒有展開。
他們暫時老實了,但是不代表魏剛就認為他們會老實。魏剛知道這些矬子的兵力,所以他雖然打了一個勝仗,卻是知道自己的短處的。若是這些矬子不急著進攻,而是包成一團,以大兵bī近他們,那他們也是沒有辦法。這便是陽謀了,堂堂正正,比的就是誰的實力強。
督促韓英俊領著朝鮮兵馬,在這慶尚道左近四處散播倭寇還要捲土重來的訊息,讓民夫們幫著把糧食搶收到城裡,有的地方直接就是埋到了山中各處dòng窟裡,而韓英俊也是知道這些地方,而且這幾日因為魏剛等人的大勝,他也是徵收了不少朝鮮留在慶尚道的散兵遊勇。這些人,打仗是不能指望他們了,但是做民夫,那還是很穩妥的。這支力量,便是魏剛在這朝鮮南邊四下裡打所謂的游擊戰的保障。糧草他們帶的都是不多,現下這糧草可以就地徵收了,對於後勤的壓力,也是減小了許多。
八月初一,魏剛領著人馬重新回到河東。算算日子,他讓鷹眼傳遞的情報現下應該早就到了,而那給他補給的船隊也應該到這朝鮮南邊了。魏剛麾下火槍隊的彈yào補給,因為用的都是自家工廠生產的定裝子彈,所以這朝鮮當地蒐集來的火yào,反倒是不能用的。便是從倭寇那裡繳獲來的火yào還有火繩槍,他也是不用,都是當成戰利品,報送到朝廷那邊了。
八月初五,朝中上下便已經知道了魏剛在朝鮮南邊取得的大捷。萬曆皇帝接到這訊息後,也是著實高興了一番。之前因為這議和封貢的事情,鬧的朝廷上下不高興,現下倒是好了,遼鎮李家人馬在南邊一場勝仗,讓這一切還在吵吵的人都閉上了嘴。
“諸位臣工,今天給你們招集來,是想有一件事和你們商議商議。遼鎮董一元此前多次上書朝廷,說他年老多病,已經不堪承受遼鎮軍事。既如此,那各位就拿出個章程來,看看讓誰當這遼鎮總兵。”
萬曆皇帝坐在上邊,用一種很是不屑的眼光看著下邊這些文臣們,很是簡略的說出了這次朝會的目的。
打從萬曆十五年開始,萬曆皇帝就已經習慣xìng的不上朝了,期間因為有幾場大事發生,他才召集臣子們臨時上朝的,諸如寧夏勃家造反、第一次征伐朝鮮等等,其他的事情,大多都是司禮監擬摺子,他批個紅,或是jīmáo蒜皮的小事他就不管了,直接扔給下邊的官員們看著辦。這次他能從後宮裡走出來,還真是不容易。其實下邊站著的這些文臣們也都是知道,這皇上能召集這麼多人商議遼鎮總兵官的事情,那絕對是因為李家在朝鮮那邊又打了一個勝仗。雖說眾人都是知道,這仗並不是李家派出去的老三李如梅打的,但是卻是李家老頭子李成梁的親兵還有李如梅的親兵頭子帶著人打的,這事無論怎麼算都會算到李家頭上。
看皇上這意思,那就是要立李如松當這新任的遼鎮總兵了。這哪裡是什麼商議,其實就是bī著眾人同意他的做法。凡事看明白這點的人,都是裝作不之聲,可是朝中還是有些腦袋不清晰的傢伙的,馬上就有人出來跟皇帝陛下唱起對臺戲來,什麼李如松上次征伐朝鮮,賞罰不均,造成軍中兵卒叛luàn,什麼李家把持邊鎮,啥良冒功等等,還有的竟然扯起了男nv之事做文章,反正那些負責彈劾的御史們不管什麼證據,聽風就是雨,反正朝廷也不追究luàn說話的人。大傢伙吃的就是這碗飯,若是不放聲,那這為官之路可是就要走到盡頭了。至於皇上會不會當堂訓斥他們,抑或是把他們拿出去打了板子,他們也是想到了。若是捱了罵,那出去了,便會名聲立馬升起來,外面的都會說這是國之幹臣,如同魏徵一般敢於直諫。若是被皇上打了板子,那就是更了不得了,那就可以直接青史留名了。僥倖不死的話,以後在仕途上那就是平步青雲了。
萬曆皇帝就知道會是這個結果,他也不理睬那些人,直接揮了揮手,然後轉身就走了,反倒是讓在下邊那些吵吵的人愣在了那裡。眾人這才明白,鬧了半天這皇上也是學jīng了,根本不理他們。想要靠捱罵或是打板子出名,這機會現下也是沒有了。
小太監唱了一聲,眾人這才紛紛退了出去。
“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