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2/4 頁)
。”
陸士儀還記得這個胡姨娘,仗著生了兒子,甚至都不把周婉放在心上。周婉面無表情說:“你將她帶到後院,找個屋子先安頓下來,派人看著她,別讓她到處走動。”侍女答應下來。
周婉的臉色很不好,冷笑道:“當初皇上被太上皇遣去金營做質子,府中一眾姨娘都紛紛離去,連生了孩子的姨娘都要走,我便放走她們,看來知道陛下登基了,這是回來享福來了。”
“你預備怎麼處理?”陸士儀問道。
“我本想幹脆不搭理這人,不讓她進府,但一是顧及名聲,二是她生了皇上的長子,那孩子被金人擄走,皇上可能會看在那孩子的份上憐惜她,還是先將她接進來只當是養個閒人,但她想要名分、封賜那是不用再想了,而且此生我也不會讓她再見皇上。”
周婉這樣處理很妥當了,這位胡氏比起那些比金人擄走,肆意奸~淫的皇妃貴女,她已經算是很幸運了。
……
李簡到達應天府後,十分得趙策看重,幾乎所有的政事與他商議。李簡宦海四十年,經驗豐富,他上書趙策,推薦太上皇時被貶的張堯、薛兗二人分別為河北招撫使、河東經制使,讓他們招撫河北、河東等地的義軍共同抗擊金軍。
趙策有些擔心,道:“這二人並不顯名,是否真有能力?”
李簡朗聲道:“皇上,金軍第一次圍攻開封時,張堯就曾聯絡五萬義軍進京勤王,只因太上皇一力主張求和,並不信重他,又將他遣出了京城。河北與河東是天下的根本,大梁絕不可放棄這兩地,事不宜遲,請您儘快下詔吧。”
趙策道:“就按宰相的意思,朕這就下詔。”
宋淮擬詔書,趙策看過之後,道:“子平,其實我屬意的人選是你。”他是希望宋淮能去河東等地招撫義軍。
宋淮沉思片刻,才說:“李簡大人能識人,他推薦的張堯、薛兗二人是最合適的,這兩人在太上皇時,就主張抗金,在義軍中素有名望,我不及這兩人。”宋淮資歷太淺,名聲不顯,而且沒有功績,義軍根本不認他,他不是合適的人選。
趙策嘆氣,“是啊,我也是考慮到這些,再說我這裡也離不開你。”詔書的草擬,奏摺地對答,以及一些國事的商議,這些趙策暫時都不離開宋淮。
宋淮勸道:“皇上,李大人一心為大梁,您將大事託付給他,就要信任他。”
趙策道:“李簡的人品毋庸置疑,我只是擔心他到底是忠於太上皇,還是忠於我。”
作者有話要說: 晚上還有一更。
第85章
忠於大梁; 但大梁有兩個皇帝; 君辱臣死,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想法就是迎回太上皇; 尤其是李簡這種老臣; 可若是將太上皇迎回來後,趙策置於何地?
宋淮默然,爾後說:“皇上,不管怎麼樣,現在最要緊地是對付金人; 昔年太上皇沒有聽李大人之言; 加強東京防備; 抵禦金軍,才落到北狩的下場。”金人幾乎將皇室所有的人都擄走; 他們知道趙策登基; 必定會惱羞成怒,再次發兵伐梁只是早晚問題。
趙策眉頭緊皺,沉聲道:“太上皇昏庸無道; 致使大梁差點亡國; 這樣的人哪裡配當一國之君,就是死後連祖宗也是沒臉去見!”
“所以皇上你更要虛懷納谷,重用這些將士們; 讓他們看到你與太上皇的不同,人心向背,自然能夠看出來。”
“你說的有道理; 待張堯、薛兗來應天府之後,朕必定加倍禮遇他們,賞他們重金,讓他們為我所用。”不過趙策話頭一轉,“子平,你我是知己,我最信任的是你,我索性就對你說實話罷了,仗要打,但太上皇迎回來對大梁無益。太上皇年輕,而且又是先帝名正言順冊立的皇儲,他不會甘心屈居我之下,但他那樣昏庸無道的人,我為著大梁,為著祖宗,又豈可把皇位拱手讓給他,好叫他繼續糟蹋大梁?到時候大梁必定會內亂,一旦內亂,就是外敵入侵的好時機。”
其實宋淮的意思跟他差不多,這太上皇還是不迎回來的好,這麼一個亡國之君,要來何用?不過現在須打著收復北地,迎回太上皇的幌子去聯絡、組織義軍,宋淮想了想,道:“皇上勤勉治國,收復故土後,到時候是民心所向,誰敢不服?屆時再與金人談判迎或者不迎太上皇回來,全在您一念之間。”
趙策笑道:“子平,這些話我也只敢跟你說。打敗金人,收復北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現在談起迎太上皇的事情還太早,來,我們來商議部署行軍的事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