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部分(第3/4 頁)
無措,兩個人一改往日的沉穩,遲遲沒有做出任何決定,甚至都沒有報奏遠在大漠的天子。至於傳說中在西域病重的夏王,那就更是不用說了。
荀攸的解釋是,如果強行鎮壓,肯定會禍亂關中。這可能危及社稷的安全,所以傾向於安撫,但安撫就要罷免內閣總理陳群,“我無權罷免內閣總理,只能奏請天子和夏王做出決定,因此這事不能急,要慢慢來,先勸勸黃猗、陸勉等人,一切以穩定為上策。”
朝廷的不作為激怒了主戰派大臣,趙雲在朝堂之上怒斥荀攸,睚眥欲裂。主撫派大臣卻興高采烈,一次次聯名上奏,要求即刻罷免陳群。
叛軍看到朝廷惶恐不安,氣焰非常囂張,開始向杜陵展開攻擊。
呂布急奏朝廷,叛軍捲土重來,再攻豫州。
三萬大軍在曹操的指揮下,死守魯陽、昆陽一線,幾乎與此同時,孫堅、孫策再次率軍渡河,呂布、周瑜親自指揮大軍阻敵於江水一線,戰況非常激烈。
呂布求援,希望朝廷能從洛陽調兵南下,先把士氣高漲的荊州軍打退。
荀攸徵求陳群的意見,是不是適可而止,但陳群一口否決,“告訴呂布,豫揚二州土地一寸也不能丟,即使十萬人全部拼光了也在所不惜。這一仗打完了,我給他錢糧,讓他再徵兵十萬。”
賈詡失聲驚呼,“長文,天子一旦下旨罷免了你的官職,那就什麼都晚了。不要玩火自殘了,還是即刻調兵平叛吧。”
陳群淡然一笑,指了指自己的腦袋,“我以這顆人頭做賭,輸了,我認了,贏了,社稷則振。”
荀攸無奈,回書呂布,社稷安危盡在將軍一人之手,請將軍不惜代價,擊退叛逆,守住豫州。再書曾智、曾僕煦,平叛時機未到,等待攻擊命令。
卞秉告訴陳群,夏王要回京了,他最多能夠保證發生在中原的事情在十天之內不被夏王知道,希望他能儘快處理一切。
陳群仰天長嘆,功虧一簣。
長安,楊府。
長安這場風暴牽扯到各方勢力,大家蓄謀已久,就等著最後決戰一刻。南陽大戰本身是一場朝堂博弈,三萬多將士的性命最終換取的是朝堂權力的重新分配,但要到達這個目的,需要絕佳的機遇和精心的籌劃。北疆形勢的不穩定和夏王的病重就是千載難逢的機遇。這時朝堂上的武人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做出選擇。選擇哪一方才能獲取最大利益?主掌大漢權柄的是夏王,然後才是天子。在夏王可能倒下的情況下,支援天子是唯一的選擇。天子和內閣總理大人已經水火不相容,皇權和相權之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朝堂上的武人都要放棄陳群。
門閥世家們穩操勝券。只要天子回到長安,河東、關西兩地的軍隊就可以出動。此刻西涼鐵騎已經蓄勢待發,大戰隨時可能爆發,關中面臨生靈塗炭的危險。為了社稷的穩定,為了能以最小代價獲取最大利益,天子也罷,武人也罷,門閥世家也罷,只有互相妥協,而妥協的代價就是誅殺內閣總理陳群。
然而,這麼長時間過去了,天子仍然在大漠,沒有返回中原的跡象;疾電鐵騎、蒼狼鐵騎也仍然在大漠;由西域返回長安的賈詡依然和荀攸穩在總參謀部,而陳群,依然安安穩穩的當著他的內閣總理。
楊彪茫然了,他看不清事情的發展趨勢。
正當楊彪一籌莫展的時候,跟隨天子巡視大漠的楊修回來了。楊彪喜出望外,親自出門相迎。
“孩子,我老了,不行了,早就想回到關西老家,但是……”楊彪在楊修的攙扶下,一邊緩步而行,一邊一語雙關地說道,“這裡有我的宗族親人,有我的門生故吏,還有我的很多老朋友,我捨不得他們啊。”
楊修抿嘴輕笑,“父親,一朝天子一朝臣。朝堂上應該舊貌換新顏,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激流勇退也是一件好事嘛。”
楊彪哈哈大笑,笑聲裡有些苦澀,也有些悲涼。滿盤皆輸,滿盤皆輸啊。
“長安形勢危急,夏王在西域病重,陛下應該及時回京主持大局,不應該這個時候仍然逗留大漠。”楊彪停下腳步,“你說呢?”
“夏王病重?誰說的?此時夏王正和王妃們在西域欣賞異域風光,歡喜得緊啊還有長安形勢危急?”楊修抬頭看看湛藍的天空,笑道,“父親大人開什麼玩笑?長安很平靜嘛,有什麼危機?陛下,怕是永遠也不會回長安了。”楊修親暱地拍了拍楊彪的手臂,“父親,你放心地回去吧,長安不會有事。”
楊彪大驚,“你說什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