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部分(第1/4 頁)
第一章大夏帝國
第一章大夏帝國
大漢國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十月。
初一,曾炩在典韋所率領的三千無極衛的護衛下,帶著一眾妻子回到了剛剛經歷過一場流血事件的長安。
長安城中的血跡剛剛被洗去,在各方的妥協下,長安城又恢復了平靜。
朝中文武大臣為曾炩的迴歸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儀式的最後,由在大漠巡視的天子派回長安的特使楊修宣讀天子聖旨。
所有人跪倒,三呼萬歲之後,楊修開啟了他從大漠帶回來的聖旨。
“……自黃巾叛亂以來,天下紛爭。夏王曾炩挺身而出,戡定叛逆、征伐宇內,八載拼搏,大漢社稷光復在即,更開拓疆域數萬裡,大漢中興曙光終現。夏王功高蓋世,實乃天下不二英主。”
“朕自即位以來,不能使天下太平,不能使百姓安居,實愧對天下,有鑑於此,朕雖德行淺薄,但卻欲隨先賢,依從堯舜,將帝位禪讓於夏王曾炩……”
當楊修唸到此處時,全場鴉雀無聲,那些朝臣們目瞪口呆面色蒼白,就像是天已經崩塌了一般。
北疆系的大臣與將領也是一陣茫然,這樣的訊息,也完全出乎了他們的預料。雖然,他們其中的很多人在這些年間正挖空心思的想將漢獻帝給趕下臺去,讓自己的主公坐上那至高之位。但是,當這樣的事情真正的發生在眼前的時候,他們卻是徹底的懵了。
聖旨下面的內容,曾炩卻是沒有能夠再聽下去。在他起兵以前,他是做夢都想著這一天的,甚至,在他掀起討伐諸侯的戰爭之後,他都還這麼盼望著。
可是,當劉協到達無極城之後,數年時間的相處,卻是讓曾炩再也沒有心情打這樣的念頭。雖然北疆系的文武大臣在私下裡多次準備發動政變,但是都被曾炩所阻撓。他是一個極為重感情的人,這樣的事情,他實在是做不出來。本來,他早有能力出兵滅了南方的諸侯,但是當國家完全統一之後,又將是一種怎樣的結局?他主動交出兵權?可是北疆系的將領大臣們原因麼?
因為這事情,曾炩將一統大漢的腳步一拖再拖,甚至在江南不穩的情況下出兵西域,都是想拖一些時間,只是,沒想到這事情卻是來的那麼突然,那麼快。
如今,楊修所宣讀的聖旨,曾炩卻是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那些手下們所偽造。如果是,那將是一件讓曾炩極為頭痛的事情。因為不管怎麼說,世人都會認為是他曾炩所為。就像是後世的宋太祖,普天下人,千夫所指,都說是他策劃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把那孤兒寡母趕下了臺。
趙匡胤英雄一世,這卻是他人生道路上最大的一個汙點。但是,趙匡胤自己知道,那不是他乾的;趙普,高懷德,石守信一班人也知道,那不是他乾的;趙匡胤的家人都知道,那不是他乾的。可那又如何,能辯與誰知道?可是坐上那龍椅的是他趙匡胤,這是不折不扣的事實。
其實下屬不經授意,擁立上官之舉早已有之。這種風氣要從唐玄宗末年安祿山造反之後說起了,那時候,大唐朝廷開始無力控制四方藩鎮,天下各路節度使尾大不掉,目無天子,把大唐江山搞了個烏煙刻氣口朝廷上,宦官們可以任意廢立李世民的子孫可地方上,藩鎮節度使們擁有自己的私人軍隊和國土,他們可以不服從朝廷的調遣,自立於一地,形成事實上的獨立王國。大唐天子儼然成了春秋末期的周天子,成了一個名義上的共主,成了各路節度使手中的一件道具。
每有節度使死去,大唐皇帝還是會派欽差中使到軍中巡視,但是新立的節度使,是不可能出自於天子的選擇,那些節度使的部屬們會推選一個能夠代表他們利益的新的節度使出來,大唐天子只能順手推舟,冊封一番以使他顯得比較“名正言順”而已。
於是,各路節度使的部下為了重新洗牌,對掌握的權力進行一番再分配,時常擅行廢立之權,往往殺一帥,立一帥,有同兒戲。曾經使得大唐天子狼狽不堪的節度使們嚐到了他們自醞的苦酒,也成了他們握重兵的大將們手中的一枚棋子。
這種風氣延續下來,到了五代時期,就由大將廢立節度使變成了大將廢立皇帝,軍人們之所以喜歡擁立大將稱帝,是因為每擁立一個新皇帝,有功的將校們就會得到升遷,事成則大家升官發財三事敗,自有那被擁立的冤大頭全家扛黑鍋。這種升官途徑比戰場廝殺同強敵對抗風險小,多了,他們自然樂此不疲。
在起匡胤之前,並不想稱帝而被部下強行擁立的大有人在,這些人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