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第3/4 頁)
奔下,向小石頭衝去。
震北王爺的威名,周國之內有誰不知。看楚虞情態,周兵頓時歡呼雀躍,萬餘人的吼聲在谷裡激盪迴響,其沖天威勢竟不弱於適才的天雷之聲。
楚虞當先下了山谷,行不多久,猛然止步。
他發覺小石頭愣若石人,面對萬人歡呼,毫無半點該有的反應。心下有了疑念,自然倍加小心。左右打量,發覺他雖一動不動,但渾身表露的肌膚,卻透明如玉,隱隱流動著駭人的血色。
藍田大戰後,他知道小石頭是個修道者,故此察覺異樣,心旌生悸。暗道,看王爺樣態古怪,莫非是在修煉?若真如此,我倒不可輕動。否則,害王爺走火入魔,那便罪該萬死了。但不明白的是,王爺何以會湊巧地在無情谷修煉?難道適才的落雷便是他引發的?
既思忖不出結果,當下吩咐周兵切不可高聲亂語。軍令剛下,萬餘兵士頓時戰戰兢兢,一邊滿懷崇敬地偷望東周戰神,一邊小心翼翼地打掃戰場,生怕弄出一點聲量,以致影響了王爺靜思。
楚虞巍然地立在一邊,雙目不眨一下地盯著小石頭,就等著他甦醒。尋思,我可要侍侯著,萬一王爺有甚吩咐,那也能及時謹遵,以免有所誤謬。
時辰滴答,滴答地悄悄溜走。
看小石頭外表,那是寧靜致遠,閒雅澹然;殊不知他骨子裡卻是翻天覆地,兇險萬分。原來適才那萬雷齊轟,萬電齊擊,正是他的傑作。自在昊天寶鏡裡與燭陰一番羅嗦,又幾乎被他奪神搶軀。可最終結果偏偏是反而吞噬了燭陰的元神;又破解了昊天寶鏡中靈寶天尊與太上道德先後下的兩個禁咒。
更而與昊天寶鏡融為一體。
此時此刻,可謂鏡即他,他即鏡。至於許天師次元袋中的原物,早已不翼而飛,杳杳無蹤。不過許天師為人性喜貪杯,不愛爭鬥,要待他發現失了寶鏡,千百年後也難保察覺。
儘管是因禍得福的結局,但燭陰的元神豈容易融合?
要知道,燭陰畢竟是與盤古等人齊名的大神,更是天外天大神家族中數一數二的首領。即便他肉身盡毀,僅餘元神,且被小石頭趁先機抑制住了大半,但殘餘的元神,也非小石頭時下能敵。若非仗以昊天寶鏡的威力以及當年燭陰的元神內,原就被大神伏羲下了昊天烙印,只怕小石頭早被燭陰附身,失了三魂七魄,成了行屍走肉。
而且,雙方激烈爭鬥之下,小石頭不知不覺地憑昊天寶鏡的法力破空下界。但此番破虛裂空,並非自然而然,以致空間堪裂,便是天雷迸發,籠罩大地。而他摔下之處,原就在鏡內看了清楚,正是唐軍必經之所,所以那十萬大軍當真死得冤枉至極。若非他這麼一下,單靠楚虞用火燒谷,決計不能盡滅唐軍。
此刻,小石頭一動不動,正是在與燭陰的殘餘元神作著殊死搏鬥。
陣陣痛楚襲上心頭,燭陰的元神不甘心就此被小石頭吞噬,在他體內興風作浪。無盡的霸氣一波波沖洗著小石頭的心靈;無數的記憶畫面紛至沓來,幽黑暗淡的空間,光明耀眼的星辰,父親的微笑,母親的愛撫;更有那說不盡,道不完的怪物,面如藍靛,長唇大耳;眼如燈,口血盆;獠牙凸暴,雙角崢嶸……
藉著鏡內太素力的緣故,腦子裡不由閃過《太素心境典》的序言:“大道無形,生者天地,人無虛無,合於天道,目無所無,有無所聞;萬氣之始終於形,萬形之始終於質,惟質震盪,形而生氣,氣乃化萬,賦予虛無。”
此句序言原本艱澀難解,與世上流傳道經迥然相異。但隨他眼前展現的畫面愈益增多,剎那,對這句晦澀語句竟有了不同以往的深刻理解。無數字句猶如小溪在心田緩緩流淌,漸漸愈悟愈透,心頭澄清如碧水,無絲毫雜垢。那太極旋渦形的檀中穴,瞬間光亮大作,璀璨耀眼。仔細看,便能發現,裡面隱隱藏著一面古樸的青銅寶鏡。遁著玄奧的至理,吸收著經絡內流竄不止的猖獗氣息。
與此同時,眼前爍現一幕特大的畫面,腥風血雨,刀光劍影。
他看見很多神獸,貔貅、饕餮、狻猊、狴犴……不計其數的數十萬獸類與無數人類在紅色的大地上展開殊死徵殺。那時的人類不像現下的眾生那麼平庸,每個人多少均會些法術或招式。
人類的背後浮空佇立著一對人面蛇身的男女,交纏糾繞,頗為親狎。
男的右手執規,頭上綰著方巾,兩道長眉中間點著一記硃砂,圓圓的臉龐上漾著祥和的韻味,平添了一種神的超然;女的左手拿矩,髮髻高綰,眉毛細長,眼中則顯露出一種嫻靜;兩人頎長的身軀沒有明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