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第1/4 頁)
震北老王爺昔日勇奪刀王之名,神勇蓋世,天下皆知。可他的世子,據說好文喜經,厭武惡勇。若此刻是文學辯論,由他來當裁判,眾人自無異議。然如今是武林十年一度的大盛事,焉能教個彬彬學子來作裁決。倘若傳出去,真是教人笑殺當場。
有些個蠻漢可不懂什麼禮儀或什麼規矩,迅即叫嚷起來:“要個文弱讀書人來當裁判,算啥門子道理?怎地,今日不比刀劍,考筆墨了?”有人跳出來,自然會有人附和。江湖上原就多得是惟恐天下不亂者,一時間,噪聲喧耳,絮聒不已。尚有些暴躁人,大聲道:“孃的,叫那小白臉先和俺比比,若是輸了,叫他滾回娘肚子裡喝奶去。”
聞得此言,數千人裡倒有泰半人轟然譁笑。
小石頭沒遭過這般噱哄場面,尤其針對的還是他自己。剎那,很是窘迫,對龐太尉道:“太尉大人,你出得好主意。你看目下如何收場吧?”龐太尉見他惱了,忙道:“王爺,老夫也非故意。這事是皇上定得,他老人家非要你當這裁判,老夫有甚法子?”
小石頭釋然,心想,既是仁秀帝做得主,他倒確實沒法子。不過眼下場面漸漸失控,有些人已有衝至前臺,找他們理論的趨勢。旁邊那些維持次序的甲士雖是精銳剽悍的御林軍,但一來人數較少,二來這些江湖人個個力大氣蠻,那裡阻攔得住。
眼看不行,小石頭朝通臂示意,喚他想法子解決。
突然間,一道紅影射至場中,其速幾如霹靂劃空。旋即聞得噼裡啪啦的聲音接連響起。眾人定睛一看,不禁倒抽冷氣。十數位壓抑不住脾氣的江湖人,被個紅髮紅衣的漢子,一一撩倒。在那輾轉呼號,疼痛不堪。
這紅衣漢子,小石頭識得,正是那日獨力抬出蚩尤盔的南唐人狄祝融。
與此同時,被大漢擊倒之人的同夥或本派的師長兄弟,齊齊衝出,救人的救人,指責的指責,叱罵的叱罵,有些個更是哭爹喊娘,指手畫腳,真是亂得一塌糊塗。不過,這些人也算精明,情知紅衣大漢單憑一己之力,一招擱倒恁多人,鐵定是宗師級別的高手。故而,即便過嘴癮,口出汙言,針對的也是龐太尉和小石頭,而那紅衣大漢卻像沒事人一樣,在那雙手交叉,懷抱胸前,冷眼看著噱笑滑稽的場面。
小石頭用手拱拱有點發呆的龐太尉。
龐太尉省悟,訕訕一笑,大聲道:“諸位,諸位,請靜一靜!”待聲音稍輕,即指著紅衣大漢道:“這位是南唐使團的狄祝融將軍。現下,咱們就請狄將軍坐當大會的裁判。諸位看如何呀?”
群雄先是一愣,餘裕,即有人三三倆倆的大聲道:“不錯,很好,這位狄將軍的武藝超群,咱們都佩服得很。他當裁判,咱們沒得話說。”
江湖上強者為尊,狄祝融的功夫顯是宗師級別,能當裁判,便屬給這屆大會無限顏面,群雄自然心服口服。這時,也有人暗道,此次東周舉辦的刀劍盛會可真是有史以來最為隆重的,單是裁判席上的人十之八九均是一代宗師,想以往那兩屆,能請得一兩個便已屬燒了高香。
不提有人暗自咂舌,龐太尉在那笑道:“既然諸位都同意了,那便請狄將軍上座。”
狄祝融也不客套,大搖大擺地往最末的空椅上一坐,與另外五人離得極遠。在他落座同時,散宜生皺起眉頭與左右兩邊的丹陽子和少林禪宗的釋圓牟大師低語。
小石頭並沒過去,龐太尉道:“王爺,這是皇上的主意,你可別為難下官。”說著,眼角瞥瞥劉茵,又道:“郡主早晚都是王爺的人,又豈在乎朝朝暮暮?”
小石頭大窘,壓根沒想這老傢伙會說出此語。劉茵嫩顏羞紅,直到雙耳,朝老傢伙瞪瞪眼。龐太尉嘿嘿一笑道:“王爺,你還是移駕吧!”
值此一瞬,忽然有數百人大喊道:“請趙王爺當裁判,請趙王爺當裁判……”小石頭一愣,舉目望去,原是通臂鼓動了幻骨門的弟子以及與天羅教大有交情的一些邪門歪道在那為他助威。同時,華山派新任掌門白易鐵揚聲道:“震北老王爺忠心為國,神勇無匹,天下誰人不知?今日由他老人家的後裔,為咱們武林人做裁判,著實是大夥的榮幸,豈可以武論是非?”
“說得好,白掌門此言大大的有理。”群雄循聲看去,卻是一梆無旗幟標誌的陣營內一位瘦矮老者大聲附和。
這老者正是姜神君。只是他江湖罕行,群雄大多不識。但見老者邊上坐的均是神完氣足,威勢凜然之人。皆想,這門派古怪得很,雖無赫赫名聲,可門內之人顯然都是高手。他們又怎曉得,這陣營其實便代表了當今江湖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