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第3/4 頁)
而微笑道:";我朝如今文修武備;吾皇更是志在四方;有志之士無不紛至沓來;人人得其所哉;百萬鐵甲秣馬厲兵;枕戈待旦;只求征戰天下。觀我大周;實已達建國以來;未有之鼎盛。反顧西秦;秦皇龍御;二子奪嫡;朝下百官人人自危;朝不保夕;且有楚王擁兵自重;在旁虎視耽耽。二下一比;端王爺該知孰勝孰負了吧?何況;本王堅信;只須抱著破釜沉舟之決心;百二秦關終將屬周。";
一番話擲地有聲;猶如鏗金霏玉;滾滾做響;但凡在場的南唐官員;只聽得汗出浹背;心旌虛惶。
他們知道;一旦大周滅了西秦;或者北漢;最後一定會輪到南唐。目前雖有天塹長江;但鎮南水軍驍勇無敵;舉凡接戰;南唐從無勝績。長此以往;必被大周所滅。有甚者;直想得肉跳神驚;心中無主;仿似百萬雄兵;已然跨江而至。不覺均朝李世昌望去。當此之際;無人會望唐皇;在場人都曉得;與他暢談風花雪月;勢必拿手得很;但一涉及國家軍事;無疑多費唇舌。
這當口;一人站起;
";不錯!";小石頭鏗鏘有力地應道。又問李濟道:";濟道皇子;這位是……";他見此人耄耄顫顫;足有七旬。且所坐之位;更在一品之階。諒來必是南唐元老。只是這般膽怯之輩如何能獲授勳封;卻讓他大費所思。
不等李濟道說話;那老者自行道:";老、老朽董矜;現為文閣大學士。";
";哦!原是董大學士。久仰;久仰……";小石頭嘴上說著久仰;臉上卻殊無欣色。又道:";西秦覬覦我大周沃土;屢次犯境。吾皇也曾數番遣使責問。怎奈;其國原就是虎狼之輩;非但不為改悔;更而變本加厲。前番洛陽會戰;諸位也均知曉。若非我國將士上下用心;矢志成城;早已是生靈塗炭。此仇不雪;吾皇愧對太祖;又何以向本國百姓交代?";
眼下情形;奚方和廣智其實早已推算好得。就連小石頭目前所講的數句言辭;也都是二人早為他備妥;以便當堂駁斥南唐人的責問。當此刻;小石頭對二人的神機妙算;既駭懼又驚喜;心中百味雜陳。
董矜道:";王爺說是說得不錯。西秦確是貴國之癰患;但聖人曾雲;兵者為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貴國若征戰天下;可憐蒼生又陷水火;王爺何忍啊?";
小石頭笑道:";董大人此言差矣。西秦疆土廣袤萬里;黎民千萬;帶甲之士數計不盡;他們如今是兄弟鬩牆;內有季孫之憂;方是疥癬之疾;一俟休養生息;必成貴我兩國的肘腋之患。貴國有大江天塹;能以忍為閽;但大周與西秦卻近在咫尺。若不乘此機以絕後患;日後;長虺成蛇勢必貽害無窮。是故;貴我兩國實該同休共慼才是。本王不明;董大人難道有恃毋恐;亦或是打算日後開門揖盜;是以對這種虎狼之國也作憐憫之態。怕只怕;貴國皇上若是應了董大人之議;他日定然自貽伊戚;國破家亡也是大有可能。";
董矜被他一番話說得無言;也好生尷尬。忙向唐皇陳清自己乃是二朝元老;決計不可能做出開門揖盜的事。唐皇靠在龍椅上;逕是揮手要他起來;無須再羅嗦不已。
這時節;李世昌忽道:";人說趙王爺文采風流;孰想辨才也是一等一的好。只是我大唐若聽信了你的話;卻是社稷難保。你說西秦乃虎狼之國;可你東周又好上多少;想我大唐錦繡江山;你們誰又不是虎視耽耽?";
小石頭一笑;道:";大都督此言未免危言聳聽。數十年來;我國可曾犯你半寸疆土?然爾唐兵卻是偷渡大江;繞道淮南;企圖搶掠繁華汴梁。更何況;錦繡江山是要靠自己保得;那有依賴旁人賜予得?";
李世昌聞言愕然;細思這話;確實有理。不由向唐皇看看;心想;皇兄若能臥薪嚐膽;從此備武修兵;也未嘗沒有振興大唐的機會。只可惜;皇兄昏聵;處處制肘自己;朝廷百官又是怕死得多;十之八九均是貪圖享受之人。
念及此;不禁心中一酸。想起昨晚闃無人跡之時;自己一人獨在院裡淚水漣漣;喟嘆祖宗江山;即將亡於己手。平生遺憾;無非是自己大好才華竟不得一試?思忖間;竟覺空虛悵惘;爽然若失。
小石頭眼利;看出他心情不佳。再者;對李世昌的忠心報國也深為歎服;不忍他繼續消沉。笑道:";諸位;今日本王前來;原為兩國結盟的喜事;至於煩心的話;咱們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