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第4/4 頁)
止向征服南洋的腳步。
呂岩再次向南洋增兵兩萬,其中一萬被投送到了婆羅洲,開始攻打婆羅。
婆羅古稱汶萊,號稱東洋的盡頭,西洋的起點。
據明史記載,萬曆年間,婆羅國王是個閩人,據說他們的祖先曾經跟隨鄭和的艦隊,後來紮根於此,佔據了這裡,成了這裡的國王。
西班牙亦曾攻打過這裡,可惜被這裡的國王下毒毒死了幾十人後不得不轉而進攻呂宋。
面對大明的一萬大軍,幾乎將婆羅國王給嚇瘋了,他們派出使者求饒,但是那裡的軍隊在呂宋的授意下執意不從。
於是雙方開戰,結果當然就是一邊倒的屠殺,打起來甚至比攻打呂宋還要容易。
僅僅一個月後,呂岩的大軍就攻佔了整個婆羅。
婆羅被攻佔後,整個南洋已經是一片風聲鶴唳,很多南洋島國紛紛派出使者,希望呂岩能夠停止攻伐南洋。
可惜此次呂岩是鐵了心,誓要蕩平整個南洋。
來自後世的他當然知道,南洋的土著戰鬥力雖然是出了名的弱。
但是他們的排華屠華卻是世界第一,在後世不知道多少華人死在他們的手上。
即使到了21世紀,華人在很多南洋國家也只是二等公民,在就業等很多方面都處於劣勢地位,甚至還經常要面對南洋土著政黨的公然侮辱,有些政黨還公然叫囂要殺光所有的華人。
有的華人雖然世代居住在那裡,但是卻拿著中國的護照。原因就是擔心排華。
一旦發生排華事件。他們就會迅速地跑路。
在那裡。華人可以說沒有絲毫的安全感。
今天呂岩如果心軟一點,給那些土著留了後路,那麼將來死的可能就是無數華人。
呂岩是絕對犯這種錯誤的,哪怕擔上一些罵名,他也要徹底地解決南洋問題。
於是接下來,呂岩的大軍一邊派出少部分軍力清剿諸如合貓裡、美洛居等聽都沒聽說過的小國,一邊命令軍隊稍事休整,準備進攻三佛齊和爪窪。
時光匆匆。轉眼就到了天啟四年。
在這大半年時間裡,整個江南在呂岩的治理下蒸蒸日上。
呂岩的開海使得整個江南的白銀充足,商業愈發的發達,到處都是一片興旺的景象。
在東南沿海,只要你肯下力氣,混個溫飽絕對不成問題。
當然,如果你是個漁民的話那就更好了。
以前沒有開海的時候那些漁民個個窮得要死,就連很多人嫁女都不願意嫁給漁民。
但是現在漁民徹底地發達了起來,很多下南洋的商船感到人手不足,於是不得不開出高薪去僱傭漁民。
隨著一個個從南洋回來的商船主變得暴富起。讓越來越多的人都豔羨不已,再加上呂宋等地已經成了大明的地方。現在下南洋也不叫出國了,只是到其他省而已,出行非常方便。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下南洋的隊伍,希望能夠在這次大變革中暴富起來。
而且呂岩還不停地減稅,民眾的負擔也減小了許多。
家中有了餘糧,社會自然也穩定了許多。
與此同時南洋還不時傳來滅了一個小國的訊息,這讓江南的民眾甚至產生了一種感覺,是不是盛世已經到來了。
這時候北方的訊息也傳了過來,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