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部分(第2/4 頁)
你可別以為嶺南的山匪,全都是我們天懸峰的這樣!我們是講究江湖道義的,不像有些山頭,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說完又有些面紅,畢竟軒轅玦和沈風斕,就是他們擄上山的。
“本王知道,譬如南寧境內的龍崗山。那個山頭端了之後,幾個為首的要犯都已經收監判決了。而本王要你們做的是,對像龍崗山這樣的山頭,強攻拿下。對像天懸峰這樣的山頭,勸降,讓他們同你們一樣,為朝廷效力。”
山匪也分好壞,壞的格殺勿論,好的勸降進城過日子。
大當家在心裡總結了一遍,軒轅玦的話就是這個意思。
“所有從天懸峰下來的弟兄,都編入欽州屯兵的隊伍,領朝廷的糧餉。這樣你就不用擔心,再有人看不起你們了。”
大當家眸子一亮,待要說什麼,只聽軒轅玦繼續說了下去。
“在本王看來,你們比本地的屯兵更有優勢。不管是勸降還是剿殺,所有的功勞自會論功行賞。只怕把你天懸峰大當家的名聲一擺出來,勸降是件很容易的事吧?”
連天懸峰都被朝廷拉下來了,那些武力不濟的小山頭,哪裡還敢強硬?
大當家忽然發現,自己好像被軒轅玦坑了。
原來他不僅是要帶走天懸峰的眾人,還要他們出力幫忙剿匪……
實在狡猾!
可想到剿匪之後的論功行賞,他心中又動搖了起來。
賺朝廷的戰功,那是一件名正言順,又榮耀鄉里的事情。
能憑自己的本事過富足的生活,這正是他最希望過能夠得到的,也希望天懸峰的弟兄都能得到的。
“而勸降下來的山匪,本王同樣會給他們公平的機會,讓他們去立功。”
陳執軾腦中靈光一現,忽然聽明白了軒轅玦的主意。
他這個方法,就像滾雪球似的,能夠越滾越大。
被勸降的山匪越多,就會有越多的人為了立功,而去勸降或剿滅其他的山匪。
這種以匪治匪的辦法,不僅省心省力,還格外有效。
左千不禁腦門冒汗。
晉王殿下這個主意,好是好,可是好像沒有用到他的地方啊……
“殿下,這……那下官負責幹什麼?”
“你是欽州刺史,自然負責手下屯兵的排程和賞罰。把他們的功績記錄清楚,就算是你的認真負責了。”
軒轅玦低頭看文書,還是沒有看他。
他對嶺南本地,這些原本的官員,已經是失望至極。
本地不僅需要治匪,更重要的是,需要好的官員來管理地方,造福百姓。
百姓若是窮困潦倒,那被迫逼上梁山的人,就永遠不會少。
“對了,本地的屯兵撥出一千人,給大當家調遣。大當家別嫌棄,本地屯兵沒什麼用,只能在剿匪的時候壯個聲勢罷了。”
左千聽了這話,腦門上的汗更加多了起來。
說本地屯兵沒用,不就是指責他這個首官管理不嚴嗎?
他很想替自己說句好話,可是想來想去,那一口氣又咽了下去。
本地的屯兵,的確沒用。
至少他被貶到嶺南五年來,從來沒有率領屯兵,順利地剿過一個山頭。
大當家詫異地瞪大了眼睛。
“什麼?一千人,給我調遣?”
在天懸峰的時候,他隔一段時間就派人下山擄人,試圖壯大天懸峰的實力。
可是那麼多年過去了,撐死也就一百來號人。
現在軒轅玦直接給了他一千人,聽他調遣,這種感覺就像忽然落入雲端一般,軟綿綿得不真實……
------題外話------
晚點有二更,大概八點~
第182章 負荊請罪(二更)
晉王在嶺南遇刺一事,使得京城之中風起雲湧,草木皆兵。
長公主府從繁華富貴,一瞬間跌入了谷底,門可羅雀。
衛家過繼來的嗣子衛大郎,和他的妻子馬氏,也搬離了長公主府。
人還關在宗人府,如果晉王有事,眾人毫不懷疑,聖上會把長公主凌遲處死以洩憤。
自大魏建朝以來,像長公主這樣明目張膽的刺殺皇子之事,還是聞所未聞。
哪怕她是衛大將軍的遺孀,也沒有人敢為她求情半句。
一個瘋魔了的人,就算聖上這次放過她,還不知道她下次會做出什麼事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