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第2/4 頁)
再名正言順不過。
而從聲望來看,朝中一直有一種議論,說是沈太師一味站隊聖上,將來新帝登基必定有他苦頭吃。
眼下看來,正是這個時候。
故而真正肯聽從他的人不多,還是定國公站出來頭一個附議,才引得眾人的注目。
這兩位不僅是支援晉王的臣子中,身份地位最高的,更是在朝中地位都無人可及的臣子。
一眾朝臣便有了動容之意。
“可……可如今,寧王大勢在手,你我皆是文臣,又不是武將,能奈何?”
言下之意,手中沒有軍權,說什麼都沒用。
就算有軍權,誰又敢輕易出兵對抗寧王,擁護晉王?
“是啊。何況寧王殿下手上,那是有聖旨的。聖上已經封了太子,就算他行什麼悖逆之事,咱們又如何管得?”
聖上重病,且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這種情況下,太子與天子,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了。
人群陷入了沉默,忽聽得一聲輕嗤,極盡諷刺。
眾人循聲看去,竟是一向沉穩的定國公。
“什麼聖旨?假傳聖旨該當何罪,自有聖上會處置他。諸位臣公又不是沒見過聖旨,寧王不敢把聖旨給咱們看,反而拿到城樓上去宣旨,這算什麼意思,你們還不懂嗎?”
底下朝臣議論紛紛,想著定國公這一番話,不無道理。
若真是出自聖上心意的聖旨,不論是筆跡還是璽印,皆有特別之處。
在朝為官之人,多多少少都接過聖旨。
寧王有這道旨意不拿出來給他們看,反而拿到城樓上去,顯然只是蠱惑軍心罷了。
再聯想到他拒不肯讓眾臣見聖上……
難道這聖旨,真是假的?
聖上一向屬意晉王,的確也沒有透過半點,要冊立寧王為太子的動靜。
想一想,真是細思恐極。
“老夫看都不必看,便知道那是假聖旨!因為真正的冊立太子密詔,就在這裡!”
定國公從袖中取出了一方明黃絲綢,一下子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明黃乃皇家之色,以絲綢代紙書寫,更是密旨的特徵。
難道定國公手上的,真是聖上的密詔不成?
眾臣公的目光,隨著定國公的手轉,一時挪不開眼。
“老臣奉聖上之命,宣讀密詔。請列位臣公接旨!”
定國公朝著空蕩蕩的金龍椅上一揖,算是全了對聖上的禮數,又轉頭宣旨。
他雖是個領虛銜的國公,在朝中的地位,可絲毫不下於沈太師。
一個南征北戰,文武雙全,無論到哪處為官都備受讚譽的老臣,在朝臣心中的分量可想而知。
“朕病勢纏綿,自知壽數不永。原定晉王自嶺南迴京後加封太子,然朕之身體唯恐不及。恐朕駕崩後國中生亂,故特立密詔交於定國公。朕心所屬太子人選,唯晉王一人,切記切記。”
聖上不到非常之時,是不會用密詔這種法子,來留下自己的旨意的。
故而一眾臣公也難以分辨,這到底是不是真的聖上密詔。
聽口吻,倒像是聖上的話。
冊立晉王為太子,也附和聖上先前放出的風聲。
何況把旨意交給定國公,他的人品是聖上信任,朝臣們也都信任的。
一時之間,在兩份旨意中間,眾人迷糊了起來。
定國公舉著那方明黃絲綢,交給一旁的人傳閱起來。
“諸位大人請細看,請好好看。這是聖上親筆所書,最做不得假。而聖上由御書房下發的聖旨,都是專門的翰林學士所書。即便你們認不得聖上筆跡,也該認得聖上那方私印吧?”
圍在一處傳閱密詔的大臣們,仔細看去。
果然那才絲綢下方,除了玉璽的印記之外,還有小小的聖上的私印。
那方小小的私印上頭,是大勝真人四個字。
聖上喜好古畫,尤其是那些佛道的古作,收藏了許多。
可朝中知道聖上私號的臣子,委實不多。
大勝真人,正是聖上的私號。
“聖上自從過了不惑之年後,就很少親自批閱奏摺,差不多都是皇子們或是翰林們的事。可在壯年之時,聖上都是親筆批閱奏摺的。這密詔上的筆跡我認得,正是聖上的!只是……”
說這話的是一個老翰林學士,他仔細看了那絲綢上的字跡,有些不對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