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第2/4 頁)
所以才有武將穿腸槍,文臣誅心言的說法。
趙昚急忙溫聲安慰陳伸,“陳祭酒且舒心些,慢慢說來。”
這件事有點詭異啊,李鳳梧這小子是有點腹黑,但第一次面聖和出使金國回來後見他,給人的感覺是成熟穩重得不像個舞象少年。
這樣的人,他會不知道打傷朝廷命官的後果?
他會無所顧忌到在太學之中大打出書,不僅大傷生員,連三品大官國子監祭酒都不懼?
李鳳梧斷然不會不知,毆打本部屬五品以上官員的懲罰。
大宋律法《宋刑統》明文規定,此舉為十惡之九:不義,輕者剝奪官階永不錄用,重者流放!
李鳳梧若是這種人,哪還能活到今天,又怎麼可能讓周必大、陸游和曹崇等人讚譽有加,甚至連眼界甚高的張浚也對其寄以厚望。
咱們的張樞相對他兒子張杓,也沒如此盡心盡力過。
在建康的時候,如果不是張浚相護,李鳳梧這小子早被自己兩個兒子整治得灰頭土臉了,哪還能如此光耀的來到臨安。
趙昚心裡泛起了嘀咕,這件事怕是有貓膩。
而且這事恐怕不能只聽一家之言,有必要將李鳳梧喊來對質。
陳伸聽到官家意思,似乎是站在自己這邊的,心裡稍微舒爽了點,穩定了一絲情緒,繼續道:“這承事郎李鳳梧狂悖至此,又多次罔顧禮儀目無法紀,還請官家重臣,以寬我等耿耿臣子之心,以慰太學士子之心,以振天下士子之風氣!”
這是要收官了。
趙昚心裡無奈的苦笑,如果自己只是看過李鳳梧文章而重用他,此次恐怕真會遂了陳伸的願,但自己是和李鳳梧接觸過的。
總覺得陳伸嘴裡的李鳳梧是另外一個人般。
自己認識的那個李鳳梧,知書達理,明是非,知進退,圓滑成熟,哪有陳伸說的這般不堪。
心中嘆了口氣,朕要用一個人就這麼難麼?
趙昚在當皇帝前在大內呆了三十年,哪會不知道大宋文臣的那些做法,莫須有的事情現在想來還心有餘悸,冤殺了千古名將嶽鵬舉啊……
道:“此事就此蓋棺定論言之過早,朕為天子,深知臥龍先生那句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陳祭酒受傷是事實,但也要聽聽李鳳梧之言,也要聽聽在場其餘太學生之言,不能因此寒了陳祭酒的心,但也不能因此傷了有志之士匡扶江山之心。”
陳伸心裡咯噔一下,旋即覺得自己多慮了,這件事從自己進入垂拱殿就註定了結局,除非官家不讓自己進垂拱殿——但那也無關緊要,自然會有人就今日之事彈劾李鳳梧。
官家就算再有心袒護李鳳梧,也無力迴天。(未完待續。)
第二百一十九章相公之威
而且陳伸心中清楚,按照自己和恭王殿下的計劃,此時臨安知府胡興可應該帶著府治兵丁前往太學或者李鳳梧的梧桐公社捉拿住了這對主僕。
大宋刑不及士大夫,但李鳳梧區區一個承事郎、太學生員,犯了事雖然不會受罰,但卻要被扣留、收監。
趙惇著實有些忌憚李鳳梧,不怕這小子明面上的助力,比如周必大和樞相張浚在朝中的勢力陳俊卿、蔣芾兩人,就怕李鳳梧暗中還有關係。
是以務必在佈局之初,就讓臨安知府將李鳳梧扣留收監,不讓他有機會去和黨羽商量,因此在太學衝突一開始,臨安知府胡興可就應帶著人從府治出發。
按照慣例,臨安知府可扣留收監李鳳梧主僕,也可移交刑部。
畢竟這是都城。
但趙惇心中沒把握,刑部尚書諸葛瑾我和侍郎張杓的立場有些難以確定,尤其是張杓,他雖然在當初彈劾李鳳梧的時候附議了,但誰知道這是不是張家玩的把戲?
因此趙惇早就交代了胡興可,扣留收監李鳳梧後,就算是刑部來人,沒有官家旨意的話,也要找藉口將李鳳梧留在臨安府監牢,不讓刑部提人。
不過當臨安知府帶著府治兵丁出門的時候,剛走出府治,卻被人攔了路。
南宋一百五十年間,一共換了一百五十多位知府。理論上,一任知府的任期為三年,不過能幹滿三年的寥寥無幾,只有梁汝嘉、趙時侃、袁韶等5個人,最長的為11年,是整個南宋朝的孤例。
而在南宋後期,因為戰事所逼,臨危受命的文天祥只當了19天知府,最後一任知府賈餘慶也幹了11天就離職,最短的也許要數一個叫朱浚的知府了,鹹淳九年五月初四上任,初五離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