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第3/4 頁)
上。
這個丁時發是上一科的探花郎,雖然其才不如狀元梁克家和榜眼許克昌,但也是有大才之人,在外任三年後,今年春闈前才調回臨安任職著作郎。
這一封彈劾的奏呈,文筆飛揚,直敘秘書少監李鳳梧的惡行。
用詞之犀利,幾如劍,鋒芒畢露。
除去政治觀點不提,僅是從文采和見解上,著實是個不可多得的正直之士,這種讀書人太過剛直,還應該再磨礪磨礪。
想了想,不如讓丁時發去地方擔任個籤判或者推官。
一者磨礪磨礪,二者,別被李鳳梧這小子帶壞了。
朝堂需要李鳳梧這種不要臉、世故圓滑的臣子,同樣也需要敢於和黑暗和不平鬥爭的正直之士。
想到這趙昚將這事放在了心頭。
不過丁時發走後,這著作郎一職又空缺了下來,讓誰補制呢?
李鳳梧一溜煙跑回梧桐公社。
小心翼翼的將墨鈿、玉蟬筆、鶴山雲筆架、抱月浴佛鎮紙收拾好,得意的賞玩了一陣,這才興致盎然的修改《私刻印書四策》。
別看官家話說得好聽,終究是撈錢的事情,官家不可能真的大度到那種地步。
所以這個撈錢意思著一下就行。
最重要的是,自己要讓臨安書商聽自己的,為《畫皮》的連載發售打好基礎。
至於撈錢麼,多多少少無所謂。
況且撈錢這個,本來就是為了讓臨安書商就範的以公濟私的手段。
如果臨安書商聽話,自己根本沒必要搞這個。(未完待續。)
第九十章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流下來
魏杞使金歸來,按說有功應予擢升。
比如正二品的同知樞密院事,因陳俊卿升任樞密使現在空了出來,怎麼看這個官職都該是魏杞的了。
從二品的禮部尚書到正二品的同知樞密院事,看起來似乎只升了一級,但卻意義非凡。
不過事實卻出乎人意料。
籤書樞密院事蔣芾跳了一級,任同知樞密院事。
而籤書樞密院事則給了一位老臣。
敷文閣直學士、成都知府,四川制置使王剛中。
王剛中,紹興十五年進士科榜眼,1103年生人,如今已61歲,兩朝老臣了,從完顏亮南侵到隆興北伐,王剛中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因四川有吳璘這位老將光華,導致世人只知吳璘而不知王剛中。
西府人事遷動,蔣芾升了同知樞密院事,官家大筆一揮,將這位老臣詔回臨安。
授端明殿學士、籤書樞密院事。
論資歷和能力,當然沒有人對此有異議。
當然,官家還不至於有功不賞,魏杞加官太尉。
徽宗年間重定武官制度後,太尉成為武階官之首,而司徒司空則被三少所代替。
但宋朝的決策權轉移至中書門下,行政權在尚書六部手中,三師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少師、少保、少傅品級雖高,無實際職事,只是作為升遷資序所用。
太尉基本上管不了軍事。
當然,大部分時間裡,太尉這個官職其實都是樞密使、同知樞密院事、籤書樞密院事這仨掛著。
所以魏杞這個太尉,還是個虛職。
不過好歹也是個正二品的官。
魏杞有賞,官家當然也不會忘記胡昉,這位兩度使金的大宋讀書人,又非科舉官,原本仕途黯淡,如今終於迎來了人生的春天。
賜朝請大夫,職知廬州事。
魏杞被加封太尉後,按說應該高興,畢竟六部尚書中,貌似只有他一個人有這個更高一級的虛職,這意味著一旦東西府中的相公或者副相公們出點差池,他這個禮部尚書就能高升。
這是權執中樞的重要一步。
雖然他現在禮部尚書也是中樞大臣,但相公和尚書的差距大了去了。
但魏杞高興不起來。
這個不高興無關仕途,而是家事。
侄女嫁給史彌大,是喜事,兩口子也相敬如賓,自己也對得起那個常年臥病的兄弟。
夫人如今又有了身孕,這也是喜事。
但魏杞還是高興不起來。
只因為官家給自己提過一句,西遼使團中有個女賓,其身份特殊,來臨安後要和魏蔚相見,讓自己先行告知魏蔚。
這才是個麻煩事。
女兒也知曉自己不是她親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