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第1/4 頁)
禮炮鳴後,本次主考周必大和副主考梁克家穿著官袍,走到香案前為至聖先師上香。
之後便是傳統的儀式,書辦跪請三界伏魔大帝關聖帝君進場來鎮壓,請周將軍進場來巡場,再跪請七曲文昌開化梓潼帝君進場來主試,請魁星老爺進場來放光之後,已是未時中。
然後便是主考周必大訓話,最後當中開封黃綾裹著的書筒,取出本科春闈試題云云。
這個時候便有禮部諸多官員謄抄試題,準備分發到各個考廳之中,而考生便在考務的帶領下,進入二門前往自己的考廳。
這和秋闈沒有絲毫差異。
進入考院後,已是響午時分,考子們紛紛拿出吃食,先填飽五臟廟。
李鳳梧今次所分在的考院和秋闈略有不同。
是一個標準的大四合院。
宛若一個口袋盒子,形成一個封閉的“口”字,這四面主牆又被隔成了四十個小間,每個小間只三面,其造型和後世公廁的蹲位類似。
如此造型,方便監考官和考務巡察。
負責的監考的官員也吃過東西,直到考廳內所有考生都安靜了下來,才帶著兩位屬僚和四位禁軍走進考廳,準備開始考試。
考生都將自己的桌面收拾乾淨,正襟危坐等待著開考。
考官要再次宣佈一次考場紀律後,才讓禁軍士兵將考題貼在迎面牆上。
李鳳梧和秋闈一般,並沒有急著去看考題,而是先站起來活動了一番,活絡了筋骨,將身子熱起來,又去倒了杯熱水,這才去看了考題。
今次進士科,考題共有試詩、賦、論各一首,策五道,帖經《論語》十帖,《春秋》、《禮記》墨義十條,基本上和秋闈相同。
別看說的簡單,題量之大,一天兩天難以完成,是以科舉考試都是三日,在以往還是考三場,慶曆新政之後,改成了三天連考。
春闈期間,考生都要在國子監貢舉內被關上三日。
作為應試高手,李鳳梧貫行秋闈的策略,
先做簡單的送分題,再做中等難度的平行題,然後做高難度的選撥題,最後是遴選人才的禿頭題。
是以先做帖經,即是默寫論語中的經典段落,屬於基礎送分題。
畢竟參加春闈的都是秋闈高中的舉子,能過秋闈之人,誰不是將論語倒背如流,區區默寫,別說李鳳梧沒難度,貢院裡隨便逮一個出來都能輕鬆搞定。
李鳳梧小心翼翼,一個字一個字謹慎的書寫,在天黑之前,將帖經搞定,有趁著天光未黑,仔細檢查了好幾遍,這才將帖經答案謄抄到考卷上。
有了秋闈的經驗,李鳳梧一入夜,就迅速吃飯,洗漱,然後鋪好棉被,縮排被窩裡數水餃。
若是睡得太晚,被先入睡的人打呼嚕驚擾,今夜就便想休息了。
監考官和考務則要辛苦一些,需要分工守夜。
清晨醒來,李鳳梧果然發現不少人精神萎靡,顯然昨夜未能睡好。
都是競爭對手,敵人的失敗就是自己的成功,李鳳梧是有點幸災樂禍的,沒辦法,誰叫自己就是這麼的腹黑呢。
吃了朱喚兒準備的吃食後,在原地運動了一番,做了些許深蹲,活絡開身子之後,又去倒了杯熱水備著,一邊磨墨一邊準備答題。
因昨夜反覆檢查了帖經,今日不用再檢查,立即著手墨義答題。
墨義,又叫經義,就是圍繞經義及註釋所出的問答題,這對自己而言也不難,畢竟這段時間看了那麼多註解集,且又有過目不忘的金手指。
先在草稿紙上將答案草擬好,然後仔細檢查核對之後,再一字一字的謄抄到試卷上去,堪堪在午飯飯點前做完墨義,李鳳梧先吃了午飯,雖然是春天,但今日依然豔陽,有著小小的春困,意思便意思著小憩了一會。
小憩之後,去洗了個冷水臉清醒一下,收拾妥當正襟危坐準備著手最重要的詩賦論。
大宋科舉考試,要求必須是格律詩,賦也是律賦,這個要求是相當苛刻的,對考生的文學素養和基本功要求極高。
比如詩,首先講究一個破題,和明清八股文中的破題差不仿多,要求考生從《十三經》中找出題目出處,然後破題,這要求考生對《十三經》背誦得滾瓜爛熟才能做到。
而科舉所作之詩和尋常作詩不同,是官場詩,甚至有可能被天子看見的,因此思想內容上,都必須得偉光正,缺乏靈動和靈韻,這樣一來,就加大了考子對詩的形式和用詞的掌握,做出來的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