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4/4 頁)
建炎南渡以來,大宋黎民從無一次如隆興元年一般,如此期待戰爭,趙構在位幾十年,大宋屢屢被金國欺凌,加上紹興三十一年海陵南侵時採石大捷帶來的自信,如今的大宋子民,無不認為這是恢復中原的大好時機。
是以當李顯忠、邵宏淵兩部兵馬起拔時,竟受到當地百姓夾道歡送的英雄待遇,這讓意氣風華的兩人越發豪邁,恨不得馬上揮師渡河北上東京,再迎官家和文武百官返回汴梁,自己也立下不世之彌天大功,封侯拜王光宗耀祖盡在那日。
然而朝堂之上,史相公在傾盡全力調動全國物資配合張浚的同時,也發起了脾氣,私下裡甚至對陳康伯說:“吾等為相,兵出兩而繞三省,留之何用,且辭之毋待。”
這並不是氣話。
史浩畢竟是相公,又是帝師,更是最堅硬的主和派。
陳康伯和史浩的關係並不好,史浩卻對陳康伯說打算致仕,不外乎是先給主戰派和官家打個預防針,你們要北伐置大宋於危難之中,你們自己幹就行,別把老子拖下水,老子可不想在青史上留個千古罵名,所以不想幹了。
正在鎮江逗留準備參加繪慧樓的學會再返回建康的李鳳梧早已知結果,對此並無多少雀躍之心,只是可憐趙昚這位中興之主。
南宋最強的皇帝,偏生遇見的是李顯忠邵宏淵之流。
不需要老天給他一位狄青、岳飛,哪怕是韓世忠,沒準便能讓這位中興之主恢復祖宗基業,成為大宋的最強皇帝,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隆興北伐失敗後,這位中興之主雄心頓失大半,到虞允文去世後,便再無北進之心,是南宋皇室之戚卻是南宋黎民之喜。
若趙昚一直堅持窮兵黷武北伐,也不會有乾淳之治的中興盛世。
戰事起邊境,各州府忙碌得熱火朝天,除淮南西路境內民心略有躁動,其餘各路境內渾然沒有邊境的凝重,民間依然歌舞昇平。
李鳳梧等人在鎮江,便感覺和平時差距不是很大。
只不過戰事一起,淮南西路、淮南東路、江南東路、和利州路便宣佈宵禁,而物資亦開始緊張,物價隨之上漲,好在有朝中二相全力配合,加上張浚坐鎮建康後殺雞儆猴控制了最大的鹽鐵榷商郭瑾,這才使得沒有出現物價崩潰的局面。
在這個士子狎妓謂風|流的年代,宵禁之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