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3/4 頁)
愕然,越發看好李家這位小官人了,“你小子倒是想的寬,連官家的心都cao了,你現在無功名在身,還是盡好本分。”
李鳳梧甩袖稟然道:“叔公此言差矣,我李鳳梧為大宋子民,當為大宋分憂,文正公的話時刻縈繞在侄孫耳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我等讀書人皆有死當諡文正的理想抱負,家事國事天下事,李鳳梧都應慨當以慷,此為我書生正氣!”
好一句書生正氣。
讀書不只是為功名,天下事皆是我等讀書人的事,讀得一身墨華,則自有肩天下責的覺悟。
才華鑄盛世,青史照青名。
是我讀書人的妖嬈,是我男兒的嫵媚。
這便是書生正氣。
這一番正義凜然,說得張浚淚眼婆娑,張浚是經歷過靖康之變的讀書人,那時候的自己剛到而立之年,亦有此等抱負,後奸相秦檜當道,致使自己蹉跎大半生。
如今又在約素兒子身上看見了當年自己。
我等讀書人的大義傳承有人,這大宋依然充滿希望。
張浚忽然爽朗大笑,“好一句書生正氣,你這孩子的口才,不去臨安當個諫官真是浪費了。”
李鳳梧坦然接受張浚的讚譽,卻也不是很贊同,“諫官之責,督監天家,實非侄孫之願,侄孫願如叔公一般,相冠朝堂而樹青史之名。”
在長輩面前,尤其是張浚這種長輩,說話永遠都要高大上。
張浚無比欣慰,喝下一碗美酒,“武將劍舞邊關守得萬民安寧,士子筆耕朝堂理得山河瑣事,快哉我輩讀書人,雖一世蹉跎,又遭此挫折,我張浚這一生卻也精彩!”
喲,叔公這是要老夫聊發少年狂了……
人老了,都喜歡說年輕時候那些風|騷得意故事,張浚雖然拜相過樞密使,但終究只是個老人,又在自己最看重的晚生面前,話匣子一開啟便有些收不住。
也不知說了多久,張浚意猶未盡,若不是張拭咳嗽提醒,怕會將年輕時候作詩勾搭良家閨女的風|流趣事也會一一說出來。
看了看天色,張浚並沒有回到辛棄疾和耶律彌勒的事情上來,而是第一次用商討的態度問李鳳梧:“符離大敗之後,某去了樞密使之職,如今只都督兩淮軍務,怕是官家生了主和之心,對此你有何看法?”
李鳳梧很是不適應張浚這種態度,不剛愎自用的張浚讓人有些難以捉摸啊,不過這時候不能退縮,坦言道:“符離大敗,損兵折將,丟失物資甚巨,耗費大宋國力而無所獲,民間多生怨言,當今國內國外的局勢,都不允許官家再北伐,和談是必然的事情。”
張浚聞言略有心酸,舉國北伐,結果我大宋辛苦積攢下的國力,大半都在自己手上耗盡了,愧對官家期待啊……
李鳳梧繼續說道:“所以接下來應該不會再起兵事,不過談判不可能一帆風順,官家畢竟有意恢復的千古明君,就算符離大敗受到挫折,但他內心深處依然是想繼續北伐的,因此我若料想不差,和談中金國那邊的條件一旦超過官家的底線,便會又備戰兩淮,而以金國一貫的尿性,和談肯定不會善與大宋,我估計最遲到年底,叔公便會再度拜相樞密使。”
再度拜相樞密使!
張浚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竟然從李鳳梧口中說出來,不僅震得張浚口瞪目呆,就連一旁的虞侯張拭也驚得不要不要的。
這李家小官人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啊!
第一百一十章大風起兮雲飛揚
不是自己語不驚人死不休,著實是因為隆興北伐的歷史軌跡並沒有改變。
隆興元年五月,張浚罷相,隆興和談陷入漫長的拉鋸戰,其後的十二月趙昚因為不滿金國的條件,再度起用張浚為樞密使,這都是歷史書上有講過的。
可是,到了這個地步,自己這位叔公也只剩一年不到的時間了。
李鳳梧忽然覺得有點憂傷,再看這位身材比尋常讀書人要高大一些,如今頭髮斑白的老人,忍不住生出一絲悲慼……他到建康後可沒少幫助自己。
心裡暗暗下了決心,若是叔公張浚兩度罷相後自然老死,那麼自己無力迴天,如果是被湯思退那貨陰死,自己無論如何也要保護叔公,讓他安然致仕,回老家頤養天年。
想到這不由得有些憂傷,媽蛋,我來南宋是享受美人恩順便做個大男人,怎麼這一年來都在救人?
救三娘,救李老三,救耶律彌勒,救辛棄疾,然後還要救張浚……
我特麼的南宋救護車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