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部分(第1/4 頁)
太子趙愭本來要說話。
不過被參知政事張杓盯了一眼,趙愭又忍氣吞聲了。
然而就在要退朝的時候,趙惇忽然出列上了一奏。
按說趙惇上奏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是他這個奏呈的內容卻很值得人揣摩。
趙惇奏曰,說李鳳梧屢次出使,勞苦功高,其才在秘書監有大材小用之感,應遷至中樞部門,為左右相公分憂。
這本來是個很尋常的奏呈內容。
但是考慮到趙惇近期和趙愷兩人的舉動,這個奏呈又顯得很特別了。
因為李鳳梧無論去中樞三省哪一個部門,始終是在左相湯思退,右相諸葛瑾我和參知政事張杓的掣肘下。
反而不如在秘書監來得自在。
這個明顯是個明升暗降的套路。
趙惇為何要對李鳳梧出手?
他現在和趙愷聯手,李鳳梧是趙愷的首席謀臣,完全沒有出手自相殘殺的道理……
難道李鳳梧和趙愷鬧翻了?
這似乎並無可能。
李鳳梧絕對不會做這種和自殺無異的事情。
但是湯思退、諸葛瑾我和張杓卻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諸葛瑾我作為右相,又是親近於趙惇那一派的,對此根本沒有意見,李鳳梧若是來了東府三省,自己多多拿捏他便是。
讓他一輩子都升遷不了。
湯思退也明白這一點,心中卻在苦笑。
趙惇是在怨恨自己在爭儲之中沒有支援他,現在給自己搞個麻煩過來。
李鳳梧是什麼人?
他來到東府三省,自己就能拿捏他了?
明顯不怎麼現實。
李鳳梧來了,反而是給自己添麻煩的事情,勢必要鬧得東府三省雞犬不寧,作為統率東府的左相,東府亂了,自己難免被官家責備。
至於張杓,也明白這一點,趙惇這一手並不是讓李鳳梧有更多的機會來和自己交流修復感情,明顯是讓自己和李鳳梧鬥得更兇殘。
端的是一石三鳥之計。
趙昚卻頗為心動。
按說李鳳梧在秘書監已呆了好幾年了,確實應該挪挪窩——走入東府中樞,對他的仕途來說,應是百益無一害。
但趙昚還沒說話,就見湯思退和張杓同時出列,“臣反對!”
趙昚愣了下,“兩位卿家何意?”
張杓和湯思退對視一眼,最終還是資格老一些的湯思退說道:“李少監年少有為,鳳雛之才已昭顯朝堂,是以才有祥瑞朱雀出水,才有天象大盛,此是他章秘書監之瑞祥之遺也,若至東府,流程、人事恐會掣肘李少監之才,令官家損一祥才,且東府並無人事缺,是以此事不可。”
張杓點頭,“臣附議。”
東府之中,不少人出列附議。
太子趙愭附議。
刑部尚書江君烈也附議。
當事人李鳳梧當然不好表態,若是表態去東府,那就會讓人覺得你這人好沒節操,看到升官就去了,毫無讀書人的謙謙之禮。
若是反對,又會給人不識抬舉的印象。
最後,隨著慶郡王趙愷的附議,趙昚駁回了趙惇的奏呈。
然而這一事後,朝野盡知,儘管趙惇和趙愷有聯手之勢,但趙惇和李鳳梧之間,依然勢同水火——趙愭和張杓等人喜聞樂見。
退朝。
李鳳梧回到秘書監,處理了諸多事務,想起一件事來,於是安排了公事,離開秘書監,去了青雲書社。
如今青雲書社已是臨安第一大書社。
但社員依舊那麼些。
乾道元年的秋闈,張觀過了解試。
但是去乾道三年的春闈,張觀因為忙於青雲書社諸事,不出意外的落榜了。
張觀也沒有悲觀失望。
反正他自己現在在青雲書社乾的津津有味,當然,李鳳梧給他的分紅也不少,一年下來,也得上萬貫,完全不必做官差多少了。
乾道三年有不少進士舉子,也有人想走捷徑進入青雲書社,從而藉助大宋雛鳳更好的在仕途攀爬。
不過張觀秉記李鳳梧的叮囑,幾乎沒在吸納新社員。
青雲書社最早的的那些人,幾乎都成了重要人才。
本科科舉之後,青雲書社只新進了一名社員,一個叫謝深甫的台州臨海舉子。
他入青雲書社是秋闈後。
而且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