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部分(第2/4 頁)
人哈哈的爽朗大笑,甚有讀書人的風骨,“官家此言善矣,善文之心,可嘉可慰,然吾兒尚在,徽州便不失,心且寬矣。”
老人說完,對官家道:“但我等老朽,將入黃土,留之無用,還望官家旨意,讓微臣前往徽州之後,若吾兒戰死,微臣也可告之,父尚在家尤平爾勿憾。”
趙昚苦笑,“老司業,您就不要湊熱鬧了,難道是信不過朕的將軍們?”
王捷的父親,官至國子監司業,當然,已經退休了。
老人又是哈哈大笑,卻不再說什麼,連卻禮都沒行,轉身出門而去,端的是讀書人意氣,滄桑豪邁的聲音遠遠的飄回了垂拱殿:
“吾兒且征戰,老父尤炊煙,君王寄君望,割鹿且割顱。”
“兒死兒無懼。”
“兒死父無悔。”
“哈哈哈哈哈,痛哉快哉!”
第四百九十章守城盧震今作槍!
PS:新書三月一日起點中文網歷史頻道上傳,還請支援本書的書友屆時收藏推薦支援一下!
……
……
這就是大宋讀書人的風骨。
年輕的柳汴看著老司業的背影,渾身上下再無哀慼,一腔熱血沸騰,眼裡滿滿的都是父親戰死的自豪。
趙昚看著老司業的背影,暗暗感激。
老司業此來,一者是想去徽州督促王捷,一者是化解柳汴的哀慼。
朕有此等臣子,還懼逆賊?
……
……
隨著叛亂的爆發,整個大宋,乃至於整個亞洲這塊大陸的目光,都凝聚到了徽州、衢州,又以徽州為甚。
誰都知道,徽州才是這場叛亂的重中之重。
岷江之上,千帆爭流。
四川沒有水師,胡銓領軍的援軍,所用之船全是民間徵集,好在早就未雨綢繆,數量倒是足夠。
儘管走水路,但胡銓還是將四川的騎軍盡數帶出川。
不過兩千耳。
一旦抵達徽州之畔的長江流域,登上陸地,這兩千騎軍將給王俊、李道的步軍帶來巨大的衝擊力——前提是李睿的騎軍沒有來回援。
但是……事情不會盡如人意。
沒有真正弱智的反派人物。
李道、趙惇起事,早就意料到四川的胡銓會出川,所以才會有林宗棠入主襄陽。
但這是明面上的,誰也沒想到,林宗棠早就帶著精銳部隊,來到了江陵府,就等著胡銓的兵馬從水路出川。
畢竟李道是名將,林宗棠也是。
胡銓要從四川出兵,就只能走水路才能趕得上江南那邊的戰局。
如果走陸地,等他們衝破襄陽府這邊的阻攔,臨安早就萬事俱休,那時候的四川,就只有兩條路:一條是歸順趙惇,一條則是繼續勤王,但就成了叛軍。
所以林宗棠並沒有固執的停留在襄陽府,而是帶著精銳人馬,來到江陵府。
襄陽、光化軍也沒有水師。
但是林宗棠自然有辦法攔住胡銓的百帆前船。
很簡單的策略:大石攔江!
無數大石被運到江陵府岷江一處狹窄的河道里,讓帆船無法順利透過,再配合弓弩手,連番密集的攢射,直接將胡銓射懵了。
最後還是盧震反應迅速,所有人馬在上游一些的地方棄船登岸,集整隊形,和林宗棠對峙。
然而四川兵馬,已經摺損近兩千。
總共才一萬人馬,頓時去了五分之一,讓胡銓和張杓大感頭疼,然而盧震卻淡定自若,在張杓的配合下,要來了指揮權,要依靠著剩餘的八千人馬突破江陵府林宗棠一萬人馬的封鎖。
集整隊形只用了一個時辰。
張杓、胡銓、盧震三人並騎,望著前方遠處那陣型穩固的叛軍。
張杓嘆了口氣。
胡銓也有些一籌莫展,還有一絲不信任,“盧鈐轄,時間緊迫,如何破陣?”
盧震手提長槍,笑了笑。
卻並不回答制置使胡銓的問話,笑道:“胡大使,可記得隆興年間,那個率領六千鐵騎縱江淮的李睿,轉戰千里,大破鐵浮屠和柺子馬?”
胡銓點頭,想不記得都難。
只是詫異,盧震這個時候提起李睿作甚,李睿此刻應該帶著天逐軍和輕騎在臨安周邊州府遊曳,根本不可能在江陵府。
盧震又道:“胡大使,可還記得春風渡,四千破一萬,更是三人三騎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