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第3/4 頁)
流核查皇陵石料石方。首先核查的是永定陵的地上部分。李金寶一邊檢視,一邊為江逐流講解。從石像的材質用料、雕工技巧、造型風格講到鋪設神道要用什麼石材、砌壘宮城要用什麼石材,石塊之間膠結要用什麼工藝、什麼膠結材料。江逐流聽著李金寶的講解,感覺真是獲益匪淺,也感嘆中國古人的神奇智慧。就拿壘砌石牆來說,按照李金寶的說法,就要根據用途的不同,分別用不同的膠結材料。什麼“石灰加糯米”,什麼“石灰參桐油”,什麼“石灰灌血料”,什麼“石灰混白芨”,以及“石灰抖糯米加明礬”等等,這些匪夷所思的膠結材料江逐流非但以前從沒有聽說過。更別說知道這些不同的膠結材料的性質和用途了。
說話間李金寶和江逐流來到永定陵的陵丘,這是永定陵地上地主體建築,全部是用兩丈見方的褚紅色花崗岩建築而成。李金寶指著巨大的花崗岩之間的接縫說道:“大人,你且來看這花崗岩石塊之間的接縫。”江逐流走上前去,發現花崗岩之間的接縫顏色也是暗紅色的。和花崗岩本色的石色一模一樣,若不是稍微凹進去一些,江逐流幾乎看不出這些竟然是接縫。李金寶用手撫摸著暗紅色的接縫說道:“大人。這接縫乃是用糯米和牛血拌三合土砌接而成,凝固後不但和花崗岩本身一樣堅固,而且還憑空多出了花崗岩不曾有的韌性。即使是鐵鎬鐵釺也不能入之分毫!”江逐流暗自咂舌:糯米和牛血混合起來,竟然會起到如此神奇的效果?即使是現代的普通水泥,也抗不住鐵釺鐵鎬的夯錘吧?“老李,那三合土又是什麼東西?怎麼製造而成?”江逐流在現代也曾聽過“三合土”這個名詞,模糊中知道是一種建築材料,但是怎麼製造。卻是弄不明白。“大人,這三合土乃是用石灰一份、加河砂二份、黃土二份,用糯米汁和羊桃籐汁攪拌均勻,即為三合土。”
江逐流又咂了咂舌頭,且不說這方法的繁縟複雜,就單單是造價消耗,就遠非一般人家能承受起的。所以縱然是再堅固。也沒有辦法象後世的水泥那樣普及。如果在這個年代,把水泥製造出來,豈不是物美價廉地上佳建築材料?永定陵規模非常龐大,僅僅是地上部分,江逐流帶領李金寶核查了五天,還沒有全部核查完畢。好在這五天之內,也沒有發現什麼問題。說明工曹劉峰和主簿張翼景雖然有貪瀆之嫌,但是在工程上還是盡心盡力,沒有什麼差池。眼看就要到正月底了。按照計劃,工曹劉峰要到偃師縣粟子山皇陵採石場去督察石料地開採。時間大約有半月之久。在臨行之前,劉峰已經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停當,除了留下兩個得力的副手襄助江逐流外,劉峰還給江逐流留下一份具體的工匠安排名單和每日工程進度計劃。有了這份東西,江逐流只要按圖索驥,即使劉峰沒有留下助手,江逐流每日裡按著計劃朝廷核查就可以控制皇陵上的工程進度。劉峰走後,江逐流領著李金寶又花了兩天時間終於把永定陵地上部分全部看一遍。第三天,江逐流帶著李金寶進去了永定陵的地下部分。透過曲曲折折的甬道,大約走了小半個時辰,江逐流和李金寶才來到下宮,下宮裡有數百個工匠在勞作,見江逐流進來,一個都料匠立刻迎了過來。
“小的王全參見承事郎大人。”都料匠是工匠的頭目,大約相當於後世建築工程師,屬於山陵使司別衙中最低一級的小吏。王全就是這麼一個角色,領導著下宮數百個工匠。江逐流隱約記得在別衙內見過王全,但是對王全的姓名和職位卻沒有什麼印象。今日聽王全一說,才知道他是下宮裡的工匠頭目。“王都料,辛苦了!”江逐流微笑著點了點頭,“本官今日下來只是隨便看看,你繼續忙你的事情去吧。”王全遲疑了一下,覺得把承事郎大人單獨撇下不好。江逐流卻又揮了揮手道:“你且忙去。有什麼事情,本官會招呼你的。”王全這才期期艾艾地去指揮工匠們繼續勞作,眼神卻不住地留意江逐流這邊,以待承事郎大人的隨時召喚。江逐流帶著李金寶來到一個拐角處,幾個工匠正在一個年輕人的指揮下往壁上方拱弮一塊巨石。江逐流停了下來,問道:“老李,這是什麼工藝?怎麼這麼大一塊巨石能憑空貼在室壁地頂上而不會掉下來?”“大人,這種技術在我們石匠稱之為……”李金寶正在解答,那指揮幾位工匠的年輕人聽到李金寶的聲音,立刻轉過身來道:“爹爹!”李金寶一看,也大喜過望:“成剛,原來你在這裡啊!”這個年輕人不是別人,正是李金寶的兒子李成剛。李金寶雖然知道兒子在永定陵的數千工匠之中,但是江逐流不發話,他也不好意思提出去找兒子。所以雖然他來永定陵已經有近十天了,但是還是第一次碰到兒子。李成剛見到父親身旁站立一名官員,弄不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