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部分(第3/4 頁)
。”
朝堂之下文武百官反應各不相同。呂夷簡為首地太后黨人俱都喜氣洋洋,暗道江逐流你即使打了勝仗又如何?不是太后的人,照樣不招太后待見。樞密使錢惟演大人打了敗仗又如何?損失了八萬多大軍又如何?被困鳴沙堡數月又如何?就是因為是劉太后地親信,所以僅僅受到皇上的“訓誡”,這種待遇和江逐流打了打勝仗的大功臣沒有任何區別啊。看來,我等群臣以後還是要鐵了心地跟著劉太后才是。
晏殊、王曾、范仲淹等人則都悶悶不樂,江逐流立下如此功績,還要遭到太后的訓誡和貶斥;而樞密使錢惟演打那麼大的敗仗,幾乎把麾下部隊全部葬送在鳴沙堡,最後還是靠著江逐流的圍魏救趙才脫困而出的,卻也不過是受到太后的訓誡而已。這樣的賞罰措施,怎麼能讓臣下心服?傳到前線將士耳朵中,前線那些為大宋浴血拼殺的將士如何能心平氣和?他們還能不能心甘情願地為大宋效力?
大宋天聖八年、大遼太平十年。
五月初二,遼國埋伏在東京的細作抵達遼國上京,把江逐流率領大軍消滅党項鐵衛軍兩萬人、野利部大軍八萬人,把鐵衛軍統領李元江將軍,野利部首領野利王大將軍同時斬首,目前已經抵達興州城的外圍靈州,和党項左右路廂軍統領山遇惟亮兄弟率領的十萬党項大軍進行對峙的訊息報了上來。
遼國皇帝耶律隆緒大吃一驚,立即召集文武群臣上殿商議。
文武群臣聽了細作轉述的江逐流大勝的訊息,俱都大吃一驚。他們不曾想到,在他們心目中認為懦弱畏死、膽小怯戰,戰鬥力根本不值得一提的大宋軍隊竟然湧現出江逐流這麼一位罕見的帥才。
党項人的戰鬥力遼國君臣已經見識過了,以韓國王蕭惠之勇猛,率領十萬契丹鐵騎,竟然在衛慕山喜十五萬党項大軍面前吃了小虧,到後來又增援了五萬軍隊,讓韓國王率領的軍隊和衛慕山喜的軍隊持平,這勉強維持個不勝不敗的僵局。現在大宋江逐流率領七萬五千軍隊,竟然能兩個月時間內殲滅党項十萬大軍,還逼近興州外圍,這種戰鬥力又豈能是大遼的契丹鐵騎所能比擬的?
驚訝江逐流率領的大宋軍隊的戰鬥力還在其次,遼國的文武群臣最擔心的還是興州城是否會落入江逐流的手裡。興州城外溫泉山中可是關係著大遼國運興衰的契丹龍脈之地,這一旦落入大宋軍隊的手裡,後果不堪設想!
“皇上,請速派大軍增援韓國王蕭惠!”
“皇上,這龍脈之地我們不可有失,必須火速增兵烏梁素海!”
“皇上,請速速徵調大
遼國皇帝耶律隆緒見群臣意見出奇的一致,便下定了決心:“眾位大人,派遣大軍可以,只是誰來率領這增援部隊呢?”
第一卷 第三百三十九章 午臘闌山之戰
大遼兵馬都總管,燕王蕭孝穆出列躬身說道:“啟奏陛下,臣以為若要大破党項,須陛下御駕親征。”
耶律隆緒沒有想到燕王蕭孝穆竟然語出驚人,他蹙眉沉吟道:“燕王,你勸朕御駕親征,可有什麼緣由?”
燕王蕭孝穆躬身說道:“陛下,兩軍決戰與沙場之上,欲要取得勝機,首先要保證己方的軍令統一。韓國王蕭惠乃我大遼資歷最高的武將,幾乎與臣並駕齊驅,即使是微臣前往前線,也不一定能節制得了韓國王蕭惠。如果微臣不行,那麼其他將領到前線之後韓國王蕭惠更是不會受他們的節制。”
“但是若是讓增援的大軍到前線受韓國王的節制,恐怕其他將領又會不服。我契丹大軍所到之處,敵軍無不望風披靡,常常是我契丹人只需要一兩萬軍隊就可以擊潰敵人十數萬大軍。可是現在韓國王蕭惠率領十萬契丹鐵騎對抗党項衛慕山喜部十五萬部卒,竟然連連潰敗,若不是朝廷又加派五萬援軍過去,說不定党項大軍就攻入我大遼境內。即使韓國王蕭惠統領了十萬契丹鐵騎在加上五萬契丹援軍,也不過勉強和十五萬党項軍隊維持個不勝不敗的僵局,這和以往我們党項大軍以一萬兩萬之眾人擊潰敵人雄兵十數萬的威風相差何以裡計?我大遼大軍百戰百勝的威風就在韓國王蕭惠手中毀於一旦。”
“在此等情形下,若是派遣的第二路援軍依舊歸韓國王蕭惠節制指揮,恐怕不能讓其他將領心服口服,若是將領之間心存芥蒂,那麼打起仗來必然不能一心一意地把精力放再對付衛慕山喜的党項大軍之上,下面將領甚至會懷疑韓國王蕭惠的命令是否正確有效,如此一來不免存在下面將領對韓國王蕭惠的軍令陽奉陰違之勢,這種情況下,如何去擊敗党項大軍?即使能擊敗党項大軍,恐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