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第2/4 頁)
受下來。只是黃河沿岸那麼長的範圍,他們根本不信華夏共和國能夠時刻戒備。心裡雖然不爽,卻也在醞釀著下一個謀劃。
同時,這次行動也帶來了一個額外的好處,那就是華夏共和國的海軍,直接佔據了營口、秦皇島和天津這三大港口,並且開始建設海軍基地和貿易碼頭。這三個碼頭,將作為南北交易的另外一個視窗,單方面由華夏共和國進行運輸和貿易。
當地商人也不需要再前往中原,然後再統一發貨,自然也是非常歡迎,連帶著大漢共和國也是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因為他們根本打不過華夏共和國的海軍……(未完待續。)
第174章獻策與懷疑
此刻,大漢帝國的國都長安之中,劉辯正在招待一名年輕的客人。
身為一個帝國的皇帝,劉辯如今已經越來越有天子的氣息。去年更是娶了曹操的女兒曹憲,以及張衡的女兒張玉蘭,算是加強了對曹氏和張氏的關係,並鞏固了自己的統治。
如此年輕有為的君主,能夠單獨招待一個客人,可見其對此人看重。至少,放眼大漢帝國,能夠得到這個待遇的存在,也不過一掌之數。
“奉孝大才,如今只怕南邊那位就算心有不滿,也只能妥協了!”劉辯哈哈大笑,與眼前之人幹了一杯後說道。
“哪裡哪裡,若非陛下花費了數年的時間,建立起了如此浩大的情報網。否則以郭某之才,也沒辦法做到如此盡善盡美!”郭嘉也是順勢奉承道。
雖說是奉承,但心裡對劉辯的魄力也的確是非常佩服。當時劉辯剛剛抵達漢中,就以強大的魄力,花費了過半的經費,維持的同時進一步發展漢魂組織,直至現在情報系統已經是非常龐大,情報傳遞能力也是非常迅速,不能說實時跟進,但也能做到這個時代最快的情報彙集和分析。
設定了專門的情報部門,五百多個專門的情報人員,在一大堆雜亂的情報裡面,篩選出有用的情報,並且第一時間進行整理備用。又透過另外一百個精銳情報人員,把這些情報歸總,交給郭嘉這些參謀部的成員進行分析,最終才有了這次行動的始末。
或者說,就算李煜不對孫堅出兵,他們本身也會出兵。甚至做好了付出一定代價之後,依然能夠強迫孫堅投降。在原本的計劃之中,他們甚至要把交州和南四郡都給吞下,如今看來確是不可能,不過藉助李煜的勢逼降孫堅,吞併其全部兵力,倒也還算不錯。
孫策和孫權,甚至是孫翊都有不錯的統兵才能,甚至孫權有勇有謀也算大才;韓當、孫靜和程普都是宿將,統兵才華更不必說;數萬大軍經過精簡之後,最後還剩下了三萬大軍編入帝國軍隊;還有就是得到了不少戰爭武器的科研資料,雖然是落後的冷兵器武器,不過製造成本低,而且便於維護維修,威力也還算可觀這點,劉辯還是很滿意的。
甚至於,他打算適當針對這點投入一部分的科研經費,專門研究這種戰爭武器,作為火器的有力補充。就當前而言,科研部門已經用輕型火炮,配合盾車研究出了一種可以移動的戰爭武器,若李煜看到了,幾乎會以為那是坦克。
當然嚴格來說並不是,最多隻能算是炮車。不過寬大的鐵盾作為掩護,倒也是給火炮帶來了很大的防禦,使得火炮也能夠到戰場前線進行掩護射擊。
讓他真正高興的,還是在這次事件之中,帝國軍隊迅速行動,在前線構築防禦工事,逼迫華夏共和國不敢輕易冒進這點。之後又隨著大漢共和國投入的生物武器,使得現狀徹底定性,帝國幾乎沒有消耗任何的兵力,就把南郡和武陵郡奪了回來。
實際上帝國也沒有多餘的兵力投入到南方,畢竟河東郡和河內郡也需要他們投入一定的兵力,更別說還有函谷關那邊。大漢帝國的主要重點,還是在西域的建設,還有對西方的探索上面,曹洪已經抵達印度,曹操則抵達了安息國,絲綢之路帶來的利潤進一步加大。
大量的外來資金,才是大漢帝國變得強大到根本。沒有這部分的補充,大漢帝國也沒辦法支援強大的情報系統,更別說還有科研和軍事投資。
“如今天下真正三分,以華夏共和國疆域最大。以奉孝所見,大漢能否一統華夏?”劉辯也順勢提問起來。
“陛下乃中興之主,一統華夏並不成問題。且華夏共和國雖然勢大,但擴張太快,難免根基不穩。若非前次擴張,漢魂也沒辦法迅速充斥其中,使得這次作戰如此順利達成!”郭嘉拱手說道。
事實上郭嘉所言非虛,上次華夏共和國版圖擴張過快,以至於對地方的掌控就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