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第1/4 頁)
聖旨上講的明白,要調派遼東軍五萬,由楊戈親自率領,由海路到達山東地面,負責征剿反賊。換句話說,就是要讓楊戈替代張須陀的位置,繼續護衛山東一帶的安寧。但讓人有些疑惑的卻是關於徵調楊戈走後,遼東竟別無其他的安排。似乎朝廷已經預設了楊戈在遼東一帶的勢力。
將頒旨的太監送走之後,楊戈與眾人聚在一起,商討對策。去還是不去?這是個問題,眾人意見不一。
不願意去的,自然是因為如今遼東軍形勢一片大好,只要將新羅順利拿下,整個半島都成了囊中之物,可謂後顧無憂。眼下中原又是隱現亂象,最妥當的自然就是留在遼東,暗中壯大自己實力,一旦中原有變,即可馬踏中原,建立不世之功業。若是帶著人去了山東,恐怕深陷亂軍之中,終日奔波勞累,反而適得其反。說不定龍游淺水遭蝦戲,更是遭了旁人暗算,也未可知。
願意去的,自然也有他的道理。如今遼東雖然已經大定,但距離中原畢竟遙遠,無論出了何事都是鞭長莫及。這一次倒是個機會,若是能依託遼東大本營,在山東又能牢牢站穩了腳跟,適時而動,也是絕妙好計。
一時間,遼東軍高層分成了兩派,爭執不定。其中王猛左文龍等人都是傾向於前者,在他們看來,只要能將遼東經營好,就是立於不敗之地,何苦現在就去冒那般風險?若是敷衍聖旨,亦可隨便派一些人去應付應付即可,楊戈身為主帥,卻絕對不可輕易置身險地。
但以李靖為首的新銳將領卻是認定,只有銳意進取才是最佳的策略。經營遼東坐山觀虎鬥固然不錯,但若是能乘勢而為,將山東一帶納入自己懷抱,豈不是更好,進可圖霸中原,退可由海路迴歸遼東。有強大水軍的支援,又有何擔心的?
漸漸的,李靖這幫人的意見已是佔了上風,最後楊戈權衡利弊後,斷然做出決定,親自領軍五萬,兵發山東!
由於胡刀謝映登等人還帶著十萬大軍征討新羅未歸,此時遼東各地計程車兵又不能完全抽調出來,畢竟這裡是自己的大本營,萬萬不能有失。楊戈與眾將領商議過後,即日起各地進行招募,組成新軍,進行訓練。
招募令下達後,踴躍報名者不計其數,讓楊戈等人大喜過望。
這其中,來自中原的移民自然佔了一半之多,楊戈釋出招募令時明確提出,新軍乃是為了回山東而招募,這一點對於那些不捨故土的人來說尤其重要,能有機會再次迴歸家園,更有甚者說不定能建功立業博出一番富貴出來,這讓那些移民中的精壯漢子頓時動起了心思。
除此之外,讓楊戈等人興奮的是,諸多胡人部落的彪悍牧民竟然也是十分之踴躍,不過幾日已經報名近萬人之多。說起來,這也是拜了遼東軍所賜。
自從陸續從中原移民,這遼東一帶的耕種面積大大增加,與之相對應的就是遊牧民族的活動空間進一步被壓縮,若想保持原有的舊俗,就必須被迫往更北一些的地方遷移,這讓那些已經習慣了遼東氣候的部落很不習慣,漸漸的也就開始有了一些轉變,漸漸的開始接受漢人的風俗習慣。
久而久之,遊牧民族已是成了半耕半牧。但部落中的精壯漢子卻對此甚為不滿,恰在這時,徵募令的下達給了這些漢子另一種選擇。帶上武器,跟著總管大人打仗,建功立業,成了他們心中的夢想。
十日不到,新軍已經募集到了五萬人。當即由李靖親自領軍,帶著這些新軍到了身彌島上,開始進行訓練。
如今的身彌島,在軍兵訓練上已有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練兵手段,不過半月有餘,這些新軍即可蔚然成型,拉出去雖然不能成為百戰精兵,但已經可以勉強稱得上是一支軍隊了。想來對付那些由村民走卒組成的亂匪已是足夠了。
身彌島上的訓練,只不過是將隊伍捏合成型,真正能讓一支軍隊有自己的精神氣,那是需要從血戰中一步步打出來的。沒有經歷過一定的血戰,這軍隊是沒有魂的。只有當這些人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才真正的能稱得上是一支精兵,一支有了軍魂的軍隊。
這一日,楊戈來到身彌島上,謝弘老道得意洋洋的拿出了最新成果。
基於原先的霹靂雷火彈的基礎上,這個老道士進一步對黑火藥展開研究,探索出了更佳的比例,如今黑火藥的研製儲存等已經不是問題。而有了黑火藥的底子,老道又精心研製出了掌心雷,開花雷等一系列殺傷性武器。而此時,謝老道正在研究的,正是前些時候楊戈提出的火炮!
不過,若想鑄造出合格的火炮,這炮身的製造尤為重要。當初楊戈所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