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第2/4 頁)
廳外自己的親兵在那裡打著手勢,似乎有什麼事情不便進來訴說,當即衝著蕭造使個眼色,隨即找了個藉口走了出去。
“將軍,城外探馬回報,約有數千兵馬正在朝我們逼近,看旗號正是秦嶺義軍。”
孫華不禁吃了一驚,回頭看看大廳內若無其事的劉弘基,心中頓時明白。這是先禮後兵啊,若是自己不答應遼東軍,恐怕接下來就該打上門來了。遂將蕭造叫了出來,告知詳情。
兩人相視無語,知道再沒了轉圜的餘地,苦笑一聲,先後走進了大廳,衝著劉弘基一拱手道:“劉將軍,日後你我同殿為官,還請多加照拂一二。”
劉弘基見兩人這般說話,心中喜悅,連忙說道:“客氣客氣,好說好說!”
李秀娘見廳中三人達成協議,遂嘆了口氣,拱手就要告辭而出。蕭造卻看著她的背影,衝著劉弘基作出了一個拿下的動作。孫華雖然眼中有些惋惜,但同樣也點了點頭,自然也同意蕭造的意思。
這也怪不得兩人心性涼薄,若是拿下了李秀娘,娘子軍自然潰敗,這關隴再無了抵抗之力,如此大功,可是唾手可得的。
不過這番算計卻是被劉弘基斷然拒絕了,非但沒有對李秀娘下手,反而是快走了兩步,追上了李秀娘,從懷中掏出一份書信遞了過去,低聲說道:“李姑娘,這是我家總管大人親筆書寫,專程吩咐末將送與姑娘,還望姑娘笑納。”
李秀娘怔了一怔,已是不由自主的接過了書信。劉弘基退後了兩步,躬身施禮,將李秀娘恭送出府。
李秀娘本已做好了被他們扣留的準備,卻沒想到劉弘基卻來了這麼一手,回去的路上更是毫無阻攔,快馬加鞭回到了娘子軍大營。回去之後,謝絕了所有人的問候,將自己關在大帳之中,掏出了那份書信,顫抖的雙手將之開啟,看了半晌後,喟然一嘆,訥訥自語道:“楊戈,這又是何苦?事情已經過去了,難不成還能重頭再來麼?”
次日,李秀娘傳令下去,全軍遁進了秦嶺,再不參與楊李之爭。手下諸將雖然有些不明白她的作法,但此時關中形勢,明眼人都看的出來,若是黃河天險一日不除,李唐軍隊就絕無可能邁進關中一步。換而言之,李家已是牢牢的被遼東軍摁在了河東。而河東乃是四戰之地,根本不能算是個絕好的去處。李家形勢危矣!
議事已畢,軍中將領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三人暗中圖謀,趁著夜色率領部眾兩萬暗自脫離,徑自往渭南而去。
李神通得知訊息後,勃然大怒,當即就要率軍前去追殺,但卻遭到了李秀孃的阻擋。如今形勢使然,也怨不了旁人。眼見得李家失勢,這些人本就是為功名而來,自然就此拜別,不倒打一耙已算是好的了,又何必擋人去路。
李神通經她一勸,這才熄了追殺的念頭。不過如此一來,沿途上逃兵不斷。等到徹底遁入秦嶺之後,部隊已經從鼎盛時期的七萬人掉到了不到三萬人,也只剩了自保之力,經過重新整頓過後,翻越秦嶺而走,繞路回到了河東。至此,李家在關中的勢力煙消雲散,再沒了爭鬥的機會。
楊戈率領大軍,進駐渭南下邽縣,歇息了兩日後,大軍再次啟程,徑直往長安而去。沿途所過之處,各級官府以及各地反賊首領鮮有抵抗者,紛紛投靠了遼東軍。
同時間,楊戈下令,陸續開啟了永豐倉等糧倉,救濟災民,一時間,關隴各地,宣揚楊戈以及遼東軍仁義的呼聲響徹天地,更是聲威大震,往來投效遼東軍的各路人馬川流不息,不過數日功夫,投靠遼東軍的兵馬已經達到了十萬之多。而隨著反賊頭領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人率領三萬娘子軍的投奔,遼東軍的聲勢更是達到了前所未及的高度。人心所向,更是對遼東軍頗有好感。
其時,長安留守、刑部尚書衛文升本也算是大隋名將,但如今已是年紀垂垂老矣,體弱多病,聽聞楊戈的遼東軍殺奔長安,更是憂慮恐懼,臥病在床,無法視事。代王楊侑少不經事,只能依賴左翊衛將軍陰世師以及京兆郡丞骨儀,勉強組織軍隊,登城據守。
八月二十日,劉弘基、殷開山分別率軍向西方扶風郡一帶奪取土地,率將士六萬人南渡渭水,駐軍長安故城,城中隋朝政府軍出戰,劉弘基大破之。
李仲文與向善志兩人,率軍三萬,奉楊戈所命,進駐阿城。同時命丘師利率軍一萬,直指長樂宮。
半月時間不到,延安郡、上郡、雕陰郡等郡縣,紛紛向遼東軍投降。
九月十日,楊戈親率大軍十萬,正式包圍了長安城,在春明門外西北方向紮下大營,待各路人馬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