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頁)
忠孝軍這個名字是李存煥盜取自金國末年的忠孝軍,忠孝軍是金國末年組建,兵源多招收從蒙古逃亡歸金的青壯,雖然只有四百人,但異常勇猛。也是金國當時唯一一支可以對抗雄霸天下的蒙古鐵騎的軍隊。
而李存煥組建的忠孝軍性質上也和金國的差不多,不過不同的是,李存煥組建的忠孝軍是從哪些被俘虜的奴隸中選取,多為漢人。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特別是黃巢起義,秦宗權造反,造成大量漢人北逃。特別是秦宗權造反,他打仗從來不帶糧秣,而是用車子運載著用食鹽醃製過的人屍,脅從老弱作戰。造成,“西至關內,東極青齊,南出江淮,北至衛滑,魚爛鳥散,人煙斷絕,荊榛蔽野”。
而這些北逃的百姓,不少逃入河北,不過當時河北也好不到哪裡去,李克用常年作戰,而且李克用軍事上還可以,但經濟上卻糟糕透了。又有部分不堪壓迫的百姓逃入草原。
強大的逐漸成為草原民族上的一員,弱小的則是被草原民眾劫掠而去,成為奴隸。李存煥單單解救出來的漢人就有五千多人,另外還有其他因為戰爭等原因而成為奴隸的女真、室韋、於厥等民族組成的俘虜。
李存煥則在其中擇其八百精壯者,交給段子堯按照他教導的辦法訓練。
因為訓練的人數不多,所以李存煥可是豁出去了,將在冬天凍死的牛羊馬匹的肉分配到忠孝軍和黑衣軍中。黑衣軍還看不出太大的區別,不過李存煥來到忠孝軍的營地的時候,就明顯看出差別了。
能夠成為奴隸後還存活下來,他們都受到極大的磨練。加上現在充足的營養供給,讓忠孝軍人人精神奕奕。
忠孝軍不是一支騎兵軍隊,他們是一支步兵。因為缺乏武器,李存煥只是給他們一人裝備了一支三米長的長槍。就連盾牌也只是在戰陣最前方的人才配備。
不過即使如此,也絲毫沒有弱了忠孝軍的威風。
李存煥並沒有驚動任何人,而是站在一個哨塔上觀看。
只見下面段子堯帶領士兵進行訓練,一個個稻草人排成一列,在稻草人的喉嚨、心臟、眼睛這些要害的地方放有幾個小泥團。
段子堯眼神凌厲的掃了這次準備訓練的一隊士兵一眼,高聲說道:“別說沒有提醒你們,這次成績最差的那隊,今天飯菜減半,全副武裝圍繞演武場跑二十圈。”
李存煥看了下那演武場,一圈近三百米,二十圈那不是差不多六公里,就算是李存煥也感覺頭皮發麻。
“開始!”段子堯冷冷的吩咐道,他身邊的傳令兵立刻吹響黃銅製作的喇叭。
按照李存煥規定下來的,刺殺必須在五息之內完成,而一名軍法官則在吹噓哨子,每響一下則為一息。如果在五息中沒有刺出,或者沒有完全將長槍收回來,則為不及格。
不等五息過去,士兵已經刺出長槍。段子堯並沒有教導士兵如何高明的武功,唯一教導的就是“刺!”,簡單的一招,狠辣的進攻。
伴隨著五聲哨子聲過去,軍法官面無表情的進行計分,貫穿軟泥的三分,刺中軟泥的兩分,刺中稻草人的一分,刺不中零分。如此往復三次,李存煥看的很仔細,發現這隊士兵總體而言也不錯,基本每次刺出都能夠刺中稻草人。平均每人都能夠貫穿一個軟泥團。
李存煥將目光轉移到另外一邊,這裡不是長槍刺殺,而是短兵搏鬥,在寒風中,士兵只是穿著一件短打近身褲,**黃銅色的強壯上身。手中拿著一把硬木製成的短劍,相互之間在奮力搏鬥。
每場搏鬥都是三對三,他們左手是一面只有三十五厘米直徑的小圓盾。不過他們都十分之靈活,往往進攻都是兩人防守一人進攻。而且不是中間之人發動進攻,而且還十分靈活,也許是左側,也許是中間,也許是右側。練習的都是混戰中搏鬥的戰技。
這個是李存煥和李存孝集合幾名軍中猛將商討出來的,因為忠孝軍的進攻方式主要是馬其頓方陣改進而來的長槍方陣,在長槍推進的期間最害怕就是被敵人貼身了。所以李存煥讓他們修煉了一套混戰的戰技。如果被敵人近身了,也好有抵抗的手段。
在演武場外,還有一隊士兵,也就是一百五十人正在訓練跑步,因為在李存煥的計劃中,他們都是重灌步兵,但現在沒有盔甲,所以每個人肩膀上都扛著一條粗壯的樹木,都是從山上砍伐下來,再由士兵扛回來,用於修補營盤,製作武器之用。
“這支軍隊,太過單一了吧。煥哥未免太過重視他們了!”沙桉克看了一會兒,也沒有看出什麼不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