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頁)
少帥的直接命令,是為了防止我們中有同情日本或者被收買的人向日本人提供東北軍的情報。儘管我們對此表示嚴重抗議但是我們仍然被監視起來,客觀地講我們在這段時間內的生活上還是得到了人道主義待遇的。但是我們之間的幾名日本記者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他們被荷槍實彈的東北軍憲兵很不客氣地羈押囚禁到了其他地方,估計其他地方的日本記者也是這種待遇,具體接下來他們的情況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12月1日上午,就在我們越來越迫切思念家人並且擔憂不能回家過聖誕節的時候,幾名東北軍軍人突然來見我們,他們臉上都掛著掩抑不住的喜色。為首的一名英氣勃勃的上尉很和氣地說:“各位外國朋友和國內的南方朋友,從現在開始你們恢復自由了。現在你們可以去東北的任何地方進行你們喜歡的採訪了。”
我們都很意外和驚愕,一名義大利記者用蹩腳的漢語問道:“戰爭結束了?”
“是的!結束了!”那名上尉揹著手朗聲道,“我們勝利了!”隨著他充滿自豪的回答,他身後的幾名士兵也紛紛驕傲地挺起胸膛,向我們顯示出了勝利者才有的神情和姿態。
隨後我們見到了一名更加高階的東北軍軍官,他的軍銜是一名中校。首先他對這一個月以來對我們的人身自由限制表示歉意,為了補償我們,當天中午我們享受到了一份豐盛的午餐。用餐的時候我們從這名杜中校這裡知道此時進攻東北的日本軍隊的主力已經被擊潰,總指揮武藤信義大將也突然死亡,現在日本軍隊正在二宮治重中將的帶領下往旅順口透過日本海軍向朝鮮撤退,而東北軍正在全力追擊中。
我們都很懷疑,雖然我們這段時間也從東北政府的官方報紙上屢屢看到日軍節節敗退的訊息,因為據我們所知日本軍隊不但在東方甚至在世界上都算的上是一支強大的軍隊,怎麼會中國東北軍打的這麼慘敗呢?杜中校覺察到我們的懷疑後,他用一句很有哲理的話解釋道——鐵被砸爛不是因為它不夠硬,而是因為它碰到了更硬的鋼。
吃過午飯後,有少部分記者去聯絡本國駐東北的領事館離開這片被戰火洗禮的土地,但是絕大部分記者和我一樣選擇留下來,作為記者的我們當然要抓住這個機會前往前線收集新聞素材。在杜中校的安排下,我們一行人順利拿到了前往戰事中心遼陽的火車票。
在出了瀋陽新聞釋出中心到大街上的時候,我們都被外面由人組成的汪洋大海給驚呆了,起碼十萬以上的瀋陽居民在大街上歡慶勝利,到處都是飄揚的紅旗和標語,各種彩色氣球在天上到處飛來飛去,每個人臉上都寫著喜悅兩個字,人們手拉手跳舞喝酒,高呼“張學良少帥萬歲”這種略顯得有點熱情過頭的口號,鞭炮聲和歡呼聲震耳欲聾。街上人多的真像中國的一句古成語“摩肩接踵”,把我們這一隊人直衝的歪歪扭扭差點失散開來。在火車站我買了一瓶飲料,當我付錢的時候那個老闆看了看我黃色的頭髮和藍色的眼睛,然後問我是哪裡人。
“我來自柏林,先生。”我回答道。
他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然後喜笑顏開地使勁拍拍我的肩膀:“哦,你是德國人!德國人是我們東北人的朋友!”他推開我手中的鈔票熱情道,“這瓶果汁不要你的錢!今天是歡慶的日子,就算我請客!”說著他又往我手裡塞了一包瓜子,這真讓我受寵若驚。
火車站內每一列準備出發的火車的車皮上也掛滿了彩旗和紅豔豔的標語,車上擠滿了人,大部分是原先遼陽的居民,現在戰役結束了他們爭相著要返回家鄉,另外還有很多來自遼寧省北部地方的志願者,他們志願前往遼陽幫助軍隊打掃戰場救治傷兵等事宜。我們由於有瀋陽憲兵部隊長官的批條所以特例獨佔了一個車廂,使得我們很舒服地去往遼陽。
從瀋陽越接近遼陽,路邊的景色也越來越慘淡,我們也見到了越來越多的戰爭的痕跡——一處處燃燒的廢墟,還有被擊落的飛機殘骸。在路上我們還見到了一列傾覆的火車,周圍圍聚了很多的東北士兵和醫務人員,那是一列運載東北軍傷兵後撤的火車,但是在途中遭到了日本飛機的襲擊而被炸翻,上面很多的傷兵都因為火車翻地而喪命。
大概一個小時的顛簸後,當到達遼陽的時候,我望向窗外不由倒吸了一口氣,我的上帝,這裡哪裡還是什麼城市!到處是焦黑的斷牆,寸草不生。放眼望去根本看不到一個兩層以上的建築,甚至還有一縷縷黑煙在這已經化為廢墟的城市中升起,很多地方還燃著火苗。在我記憶中原先宏偉的遼陽市火車站此時也只剩下了一堵烏黑的牆壁,上面還被東北軍士兵用木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