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部分(第3/4 頁)
束炸彈更加是快速摧毀機場、倉庫等軍用裝置的必殺利器。戰爭,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雙方軍工科技水平的較量。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萊希海軍四星上將在珍珠港戰役結束後苦澀地道:
“儘管我們的生產能力是東北軍的好幾倍,但我們卻生產不出和他們所能媲美的精良武器。我們的‘野貓’戰鬥機和東北軍的‘獵隼’(Bf…109)或‘賊鷗’艦載機進行一對一交手時幾乎毫無勝算,老舊過時的‘布魯斯特F…2A水牛’戰鬥機恰如其分地被東北軍飛行員嘲笑地稱之為‘飛行棺材’,‘道格拉斯TBD破壞者’轟炸機在高空簡直就是東北軍‘大黃蜂’俯衝轟炸機(斯圖卡)的活靶子,而且我們的魚雷也很不可靠,不但在精確度上遠遠低劣於東北軍的無線電遙控制導魚雷,而且很多還是啞彈。除了海軍和空軍,我們的陸軍裝備也相當糟糕。我們從來沒有研製過戰鬥力能於東北軍的‘東北虎’88毫米主戰坦克相抗衡的坦克,我們的‘謝爾曼’中型坦克和‘潘興’重型坦克在戰場上見到‘東北虎…2’坦克時只能抱頭鼠竄,因為與它120毫米口徑的主炮進行交手無異於自尋死路···”
除了戰略思想的超前以及武器裝備的先進,東北軍在戰術上也十分大膽和出其不意。一手製定了“藍色水晶”作戰計劃的東北軍太平洋艦隊總司令蔣斌中將在一開始就把重點突擊目標牢牢地鎖定了珍珠港,正所謂“擒賊先擒王,打蛇打七寸”,美軍在西太平洋的進攻再怎麼氣勢洶洶,一旦後路和總基地被攻陷,前線部隊也只能紛紛後撤回援。這次執行進攻珍珠港的東北軍第3特混艦隊不但規模龐大,而且事先的準備也極其充分,戰役策劃的更是十分精心和周全。艦隊內的運輸艦艇上運載了大量的艦載機零件和備用艦載機,以此便能在遠洋海戰中就地吸引力受損飛機或直接補充損失了的艦載機,第3特混艦隊的五艘航空母艦可搭載各型艦載機480架,但卻額外配置了600多名優秀的飛行員以補充航空兵的損失,而且這些飛行員絕大多數都是參加過施展的東北軍海軍的空中精英,駕駛者先進的戰機更加使得他們如虎添翼,在海空戰中面對美軍機群時個個都能頑強地以寡敵眾。為了解決遠洋海戰的運輸補給問題,在很早之前,東北軍海軍的工兵部隊就在距離珍珠港直線路途僅僅2100公里的西南太平洋自治區萊恩群島上修建了十多處海軍野戰機場和物資囤積基地,運輸艦隊在海軍運輸機群的配合以及潛艇部隊的護航下源源不斷地緊隨著艦隊將大量的輜重物資運送向珍珠港前線。尤其是萊恩群島中最大的聖誕島,東北軍只花了72個小時便在上面迅速建立了一個能容納110架海軍飛機的大型野戰機場,成為了一艘停泊在珍珠港東南處鉗制著美軍的並能大力援助己方東北軍的“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東北軍海軍工兵部隊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熱情,證明了他們的職業精神和炙熱的愛國之情。
不過,蔣中將的整個計劃似乎略有瑕疵的。他針對珍珠港製定的“1號”計劃和“2號”計劃都無一例外地把港灣內的美軍彈藥物資基地和油庫作為了重點打擊物件,在他的命令下,儲存在珍珠港內的美軍約75萬加侖的燃油和不計其數的戰略物資全部在炸彈中付之一炬。事後,東北海軍高層內的部分將領認為這個措施是不必要的,因為第3特混艦隊的目的不是摧毀珍珠港,而是佔領珍珠港,就地取材使用敵軍物資對於遠洋海戰是十分重要的。幾十年後,在中國網際網路上著名的“鐵血軍事網”上,對東北軍這次奇襲珍珠港戰役所津津樂道的後世中國青少年軍事愛好者們也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派,各自羅列了大量的觀點和證據支援或反對蔣斌中將當時下達的這個“摧毀美軍在珍珠港內所有戰略物資”的命令,為此,雙方還抬了很多年的槓,很多專門從事研究“中美太平洋戰爭”的學者還靠研究蔣中將這個命令獲得了不少國際學術大獎,可謂養活了千百人。不過,在戰役結束後,蔣斌中將返回仁川向海軍總司令沈上將以及張學良本人報告時,他仍然堅持認為自己的舉動是正確的,並不為這個命令而感到遺憾。如果重新再來一次,他還是會毫不猶豫地下達這個命令。蔣中將的理由是:當時第3特混艦隊在結束海戰後距離珍珠港還有四個半小時的航程,而且第一波艦載機群在返航後需要三個小時進行補充燃油彈藥以及飛行路程。這麼長的時間內很難保證珍珠港內的美軍陸海軍殘部不依靠物資基地內的武器彈藥以及燃油進行反擊,這對東北軍的艦隊和艦載機群肯定會造成很大的反擊力度及損失。況且,整個第3特混艦隊還攜帶了六艘滿載著軍用燃油的萬噸油輪,足足五萬多噸的燃油足夠進攻珍珠港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