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第2/4 頁)
回憶了。上海會戰,參戰國軍不管是不是嫡系都打的非常勇猛壯烈,但是當6月28日京滬戰區最高指揮部下令撤退的時候,前線幾十萬大軍頓時像決堤洪水般奔騰而下一瀉千里,各部隊紛紛丟棄陣地竟相調頭就跑,很多日軍久攻不下的據點堡壘就這樣白白交送給了日本人尤其舉世聞名遐邇的“鐵山”防線,表現之差更加讓蔣介石難以置信。這條從1933年中期就開始著手建設,年初蔣介石還特地調撥第五軍和數萬民工徹夜建設的堅固國防工事被寄予厚望,號稱“東方馬奇諾防線”,但實戰中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奉命駐守防衛的部隊官兵進入防線後,各種問題層出不窮,首先是無人指引教導部隊官兵控制使用防線設施;各部隊指揮軍官都極度匱乏現地工事位置圖,官兵們盲人摸象只好自學自用;有些防線還沒有全部完工,工事之間沒有塹壕溝通,很多部隊混亂中找不到位置;甚至有的堡壘和機槍掩體沒有鑰匙根本打不開;一些地方的混凝土工事完全是粗製濫造偷工減料的結果,根本不符合軍工建設原理,日軍一顆炮彈直接就報銷掉了。而對“鐵山”防線造成最大破壞和衝擊的反而是國軍自己。當蔣介石下令撤退的時候,各路部隊爭先恐後奪路而逃,混亂中退至第一道鐵山防線的時候,部隊尚未找到陣地和工事位置,日軍就追上來了,於是大批的國軍部隊像被趕鴨子似的直接跳過防線繼續向後大潰退,硬生生反而把一些堅守防線的部隊給衝散擠垮。那個兵敗如山倒的大混亂大潰敗局面,真讓蔣介石這個中國軍隊最高統帥痛心疾首,丟盡了臉面。
“南京,不論是出自軍事價值還是政治影響上的考慮,守,肯定是要守的。這樣方能掩護國軍主力休整和後方部隊的集中,以待未來對日寇的大規模反擊,同時也能在國際友邦面前宣告昭示國府保家衛國的決心。”蔣介石操著一口濃重的浙江腔調,把“的”都發成“滴”音,他咳了一聲引起眾人注意,終於奔到主題慢慢發問道,“不知在座哪位願意擔此重任,抗擊日寇堅守國都?”
頓時下面眾人都默不作聲了,個個都一副神遊太虛、不問人間凡塵之事的世外高人之相。蔣介石半晌見沒有動靜,頓時急了:“國家養兵千日,此刻正是需要諸位為國出力之際。如果沒有人願意挑起這個重擔,那麼我自己守!”蔣介石越說越氣,脫口而出罵道,“真的沒有人自告奮勇嗎?娘希匹!”
唐生智見狀,出來解圍道:“委員長,您是黨國總裁、民族統帥,怎麼能讓您身處如此兇險之地指揮如此險惡之仗呢?萬一您有任何閃失或者不測,那麼黨國必將群龍無首,更加無法團結統一繼續抗戰啊!目前聚集在京滬之地的國軍戰將如雲,只要挑選一名猛將率一干國軍精兵便可以但此重任。我看國都警備司令谷正倫將軍有勇有謀、智勇雙全,是最合適的人選,”
一聽這話,剛才如老僧入定般紋絲不動的國民黨憲兵部隊總司令兼南京警備司令谷正倫中將立刻對唐生智眼皮一翻兩眼一瞪。誰都知道守南京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事,性命堪憂不談,最後的結果十有八九不得善終。守不了,一世罵名肯定跑不了;即使能順利完成任務,以後當蔣介石被人指責丟失國都的時候都要成為替罪羊。唐生智這一番冠冕堂皇之話,表面上顯得處處為蔣介石著想,其實也趁機給自己解了圍°
蔣介石也知道唐生智是把自己推得一干二浄,兩眼緊緊盯住唐生智連連揺頭道:“他們資歷太淺,不行啊!必須要有一位久經戰陣、經驗豐富、能力資歷都無可挑挑剔的驍將方能勝任。
唐生智有點如坐針氈,他現在明白昨天劉湘的提醒並非空穴來風。從內心個人感情上講,唐生智對蔣介石一直心懷不滿,蔣介石也對他心存芥蒂。當年北伐的時候,唐生智確實給蔣介石立下赫赫戰功,但是蔣介石和汪精衛寧漢割裂分庭抗禮的時候,手握重兵的唐生智“一時糊塗”站到了汪精衛那邊,揮軍東征逼得老蔣通電下野,從此蔣介石對他記下了仇。寧漢統一後的來蔣李大戰和蔣馮大戰,被蔣介石“不計前嫌”重新啟用的唐生智為了報答蔣介石知遇之恩而親臨一線浴血奮戰,為蔣介石中央系一統中原立下汗馬功勞。結果蔣介石卸磨殺驢,戰事結束後立刻削掉了唐生智的兵權,唐生智一怒之下立刻成了鐵桿“反蔣派”。現在蔣介石又要重用自己,極有可能是乘機再次打擊自己順便拿自己當丟失南京的替罪羊,自己的最終結局十之八九也會像以前那樣再次被老蔣過河拆橋。唐生智覺得蔣介石簡直是把自己往死路上趕。
“大丈夫立於天地之間,又是戍國軍人,自當為國盡忠。若能青史留名,即使馬革裡屍也不枉在人間走一趟。“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