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部分(第2/4 頁)
英吉利海空大戰,一方面則要積極地為對蘇作戰而擴充軍備以及籌備登陸及空降英國本土的‘海獅’計劃,另外還要維持著北非戰役,可以說是分身乏術,根本無暇顧及隆美爾的非洲軍團。鑑於此等不利狀況,阿道夫·希特勒元首已經六次致函於我,請求我們東北軍出兵北非,力挽狂瀾去拯救此時軸心國在北非的不利戰局,一起徹底地消滅掉英國的陸軍力量和‘自由法國’。”
在座的東北軍將領們都竊竊私語起來,各種神色在他們的臉色沉浮變幻著,既有意外,也有驚訝,還有憂慮、欣喜、自信、凝重等表情。
“諸位,出兵北非表明上看起來對我們中國沒有任何好處,但事實上卻是關係重大!”張學良肅然地分析道,“第一,為了中華民族的最終復興和崛起,我們必然要與蘇聯、美國這兩個超級大國進行最終的決戰,僅僅量中國一國之力,肯定是孤掌難鳴,我們必須要得到德國等軸心國盟友的支援。所以,東北軍出兵北非關係到軸心國內部成員的團結和彼此的信任,這是不能忽略的。畢竟我們東北和東北軍在過去十多年的發展中,德國政府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和很多無償的支援,受人恩惠但關鍵時候卻見死不救,這也是說不過去的;第二,為了中華民族在戰後的生產與發展,我們必須要佔領或者控制中東的阿拉伯和波斯灣的這些石油能源大國,以及盛產黃金和鑽石的南非,同時我們還要確保我們中國對印度洋的絕對霸權地位,這些戰略目標都是勢在必行的事情!倘若德意盟軍被徹底趕出了北非,英、法等我們的敵國便能獨霸非洲,這對我們以上的戰略計劃都是極為不利的!出兵北非,也是為我們自己而戰!”張學良目光炯炯。
將領們都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或者豁然開朗地露出了贊同的目光。
“除此,軍情局剛剛從北美獲得了一份重大的情報。”張學良接著語出驚人,他緩緩道:“十一月七日,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和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在加拿大紐芬蘭省的昔森舍港灣進行了一次秘密會晤見面。美國現在還沒有參戰,但它已經感到了極度的不安,所以美國政府已經開始秘密支援英國並暗中介入戰爭了!從發自內部的絕密情報可知,羅斯福和丘吉爾在這次會議上籤訂了《美英戰爭租借法案》,這意味著英國可以毫無限制地向美國申請戰爭貸款或者購買其所急需的武器裝備和各種戰爭物資。就在此時,各種滿載著武器裝備、機械零件的遠洋貨輪和大型商船正源源不斷、絡繹不絕地來往於美國東海岸港口和英國本土之間,大批的美國海軍軍艦為這些輪船護航以防德國的U型潛艇;而從夏威夷發來的絕密情報顯示,當地時間八日深夜,十六艘美軍驅逐艦和三十多艘佈雷掃雷艦艇等輔助艦艇從美軍大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起航,準備穿過巴拿馬海峽駛向英國本土,支援其對德戰爭!這些,無疑是在給奄奄一息、垂死掙扎的英國輸送了新鮮的血液!而英國若役有儘快地被擊垮、被征服,那我們就無法放開手腳全力對付蘇聯和美國!這其中的意義,無需多言!”
“看來,我軍出兵北非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陸軍總參謀長龍雲峰中將靜靜地聽完後,發言表態道。
“我看,其實我們的重點還是南非和中東。為了避免陷入兩線作戰,北非只能是象徵性地出兵,畢竟德意盟軍並不是在人數上輸給了英法聯軍。比起兵員,他們更加需要的是軍械和燃油,而這些,我們都可以透過北印度洋航線從中南半島和東南亞提供給非訓軍團。”陸軍副總司令于學忠上將補充道。
“五個師旅足矣!再加上海軍和空軍的支援,我看最終打贏北非戰役並非難事。”空軍副總司令馮庸上將樂觀地估計道。
隨著東北軍最高統帥張學良的一錘定音,東北邊防部和東北軍參謀總部決定:應德國政府和義大利政府的請求,組建北非派遣軍,參加軸心國的非洲軍團,對非洲的英聯邦軍隊和‘自由法國’軍作戰!經過數日緊鑼密鼓的商議討論,最終,邊防部發布調遣命令:駐守西疆省的東北軍第8少漠作戰旅、第11沙漠作戰旅、駐守臺灣省的第108輕型裝甲師、駐守中南自治東區〔越南地區)的第1機械化步兵旅與駐守四川的第45快速反應裝甲旅〔該旅擁有全東北軍第一個裝備武裝直升機的陸軍航空團)共同組成中國東北軍北非派遣軍,即刻由海軍印度洋艦隊護航開赴義大利所屬的東非索馬利亞,再經由陸路北上,正式參加北非戰爭。整個北非派遣軍的總司令由楚奇明中將擔任,副總司令由第1旅旅長陳謙少將擔任,參謀長由第108師師長於震上校擔任〔於震是于學忠的兒子),而楚奇明原先擔任的西南軍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