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部分(第3/4 頁)
後勤輜重補給保障的隆美爾元帥,結果這場戰役自然是英軍第8集團軍一敗塗地且元氣大傷,不得不全面撤回了埃及阿拉曼地區。這樣,在南路中意聯軍和西路德意聯軍的輪番打擊擠壓下,三十萬英聯邦軍和自由法國軍已經全面被壓迫進了埃及尼羅河三角洲以及巴勒斯坦地區了。
眼看當年耀武揚威、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已經日薄西山並且即將土崩瓦解,一時間世界上各國爭前恐後痛打落水狗者大大激增,一個又一個的中立國開始陸陸續續地投靠向了軸心國集團。4月4日,兩個師的葡萄牙軍從莫三比克(葡萄牙在非洲的殖民地)乘坐著中國東北軍的印度洋海軍運輸艦隊抵達東非義大利殖民地,並逐步開進了中國東北軍讓出的蘇丹國南部和蘇丹國西北部的廣大地區。在得到了這麼一大塊面積相當於葡萄牙本土十一倍的殖民地後,嚐到加盟軸心國集團後第一把甜頭的葡萄牙國政府立刻對英國以及英聯邦成員國分別宣戰,兩天後,超過三個精銳師的葡萄牙本土國防軍透過地中海開赴向北非戰場,加入軸心國的非洲軍團;4月7日,在軸心國和英聯邦的大戰中一直坐山觀虎鬥而舉棋不定左右搖擺的西班牙怫朗哥政府在看到鄰居葡萄牙國一下子在非洲分到了一大塊殖民地後也按捺不住蠢蠢欲動,緊接著也對英國以及英聯邦成員國分別宣戰,當日,西班牙國防軍在德國空軍和義大利海軍的支援下,發動了“收復直布羅陀海峽”的戰役。而一旦從大西洋進入地中海的咽喉通道直布羅陀海峽落入了軸心國之手,那麼英國皇家海軍飛入地中海艦隊將盡皆成為甕中之鱉;4月12日,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義大利領袖貝尼託·墨索里尼、中國東北軍統帥張學良上將在經過越洋電報的數會議協商後,決定將西非、中非以及非洲中東部和中南部的肯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坦尚尼亞、尚比亞、辛巴威、波札那、奈米比亞等將近1150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按照貢獻和功勞的大小”逐一劃分給一直忠心耿耿的軸心國成員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希臘這四國以及西班牙、義大利,確定了歷史上東西方列強對非洲的第二次瓜分狂瀾(以上地區基本都是英國兩國的殖民地,此時隨著英聯邦軍和“自由法國”軍在北非的潰敗,這些地區已經處於了無人管理和無人統治的真空狀態)。頓時,大受鼓舞和振奮的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希臘四國在一週內紛紛接連對英國以及英聯邦的成員國宣戰,大量的羅馬利亞軍、保加利亞軍、芬蘭軍、希臘軍源源不斷地開赴非洲戰場,瓜分“大英帝國的遺產”並加速著英帝國最終毀滅的過程。
4月15日,土耳其國首相薩拉喬格盧分別向德國政府、義大利政府、中國東北政府遞交了國書,申請土耳其加入軸心國集團。很快,土耳其國成為了繼中東三國之後的軸心國第l4號成員。隨即,土耳其政府對英國和英聯邦成員國宣戰,5個精銳的土耳其步兵師開入了伊拉克的北部地區(原敘利亞國),與中國東北軍中東派遣軍、伊拉克王國軍、伊朗王國軍、阿拉伯聯合王國軍一起參加對盤踞在對中東巴勒斯坦地區的英法聯軍的軍事進攻;而作為報酬,土耳其將在非洲戰爭結束後獲得非洲中西部的加彭、喀麥隆這兩大塊面積約75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同時,土耳其政府按照中國東北政府的秘密指令,將其國防軍另外最精銳的21個步兵師逐步集結於土耳其和蘇聯高加素地區交界接壤的北部,並隨時準備封鎖伊斯坦布林海峽斷絕掉蘇聯的入海口。薩拉喬格盧也是一個頑固的反蘇派人物,在接見中國東北政府駐中東大使郭沫若的時候,他毫不掩飾地道:“…我們強烈希望軸心國聯盟聯合起來消滅掉蘇俄,消滅這個披著所謂‘共產主義’外皮的新沙皇帝國是軸心國每一個成員的無上光榮,像這樣的功績一百年才有一次。倘若殺死一半的蘇俄人,軸心國就可以解決掉這個世界的毒瘤。我們土耳其是非常願意和我們的中國盟友、德國盟友、義大利盟友等盟友一起奮力剷除這顆人類文明社會的禍根。…”
一時間,大英帝國已經成為了東西方世界共同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英倫三島的處境也日益惡化並舉步維艱。在巨大的戰爭消耗和德國空軍沒完沒了的戰略轟炸下,英國本土不但人員死傷慘重,國土滿目瘡痍,而且其國家經濟已經瀕臨破產的邊緣,儘管有美國在其背後的大力援助,但其充量也不過是杯水車薪。溫斯頓·丘吉爾首相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不顧財政大臣金斯利·伍德爵士和內政大臣約翰·安德森爵士的強烈反對,強硬地堅持在國防支出上的花費惜一切代價。每個英國人的個人所得稅從l939年的每英鎊上繳7先令6便士激增到了l941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