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第2/4 頁)
軍第19旅士兵以及一百六十多頭揹負著彈藥、被服、糧草、淡水、醫藥等各種物資的駱駝組成的運輸隊一起煙塵滾滾,一路向北衝入準葛爾盆地中的茫茫沙漠中。
越過迪化北部的沙漠邊緣城鎮五家渠後真正進入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時,官兵們便立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殘酷之力。空氣像開水般滾燙,太陽像一團在頭頂掃然的大火球,天空亮的刺眼,氣溫酷熱難當;視野中盡是綿延不絕茫茫無際的沙丘,滿眼都是浩瀚無邊單調的土黃色;偶爾可以見一片片稀稀拉拉枯死的胡楊林或殘敗的綠洲。狂風怒號,黃沙漫天,時不時還看到一具具半掩埋在砂礫中的人或動物的骸骨。
王美傑坐在一輛“2號”輕型坦克上面,直感覺周圍令人窒息的炙熱空氣灼燒得面板火辣辣地痛。行進了幾個小時後,透過太陽鏡看了看太陽,他忍不住問一邊的木農阿吉:“我們沒有走錯方向吧?”
木農阿吉顯得頗悠哉地騎著一匹駱駝,他大聲道:“放心吧,王旅長,雖然沙漠中視野空曠因為找不到可靠的參照物,但只要掌握好方法,就能辨別方向不會迷路。羅盤和指南針是最好的識別方向的工具,除此之外還有三個方法。白天,我們可以以頭頂上的太陽作為參照物判別方向;晚上,我們可以觀察北極星;另外透過觀察沙丘的走向也可以判別東南西北,新疆這裡是西北,盛行西北風,所以沙丘的走向都是由西北向東南的,沙漠中的植物長勢也是同樣的道理。”
王美傑愈發佩服地看著他,連忙掏出小本子把這些都記了下來。
由於出發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將近四點,所以太陽很快便逐漸西沉,漫漫黑夜降臨到了沙漠上。根據木農阿吉的建議,部隊行進到了一片不容易遭到流沙掩埋的避風平坦處開始準備宿營,被沙漠烤的口乾舌燥且筋疲力盡的東北軍士兵們紛紛不顧滾燙的啥子直接累倒在地上,裝著熟肉和高粱米的罐頭飯盒被駕到了篝火堆上。略休息後計程車兵們開始根據命令尋找潮溼的沙土挖坑並罩上容器,這樣做可以讓坑內土壤中的水汽就會受熱升溫變成水蒸氣,繼而在容器內凝結成蒸餾水滴。這也是節省用水和在沙漠中弄到水的一種方法。同時部隊軍需官們開始向士兵們發放棉衣。
“好一派‘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景象啊。”王美傑摘掉摩托鏡和口罩,深深喘了幾口開始涼爽下來的空氣後,命令通訊兵給迪化的費仲魂傳送平安訊號。
“在沙漠中宿營也是有很多東西需要注意的。”木農阿吉從駱駝上跳下來道,“首先要選擇避風的曠野處,不然可能會被在夜裡移動的沙丘流沙給活埋了;其次,營帳絕對不能靠近紅柳河、胡楊樹,因為這些樹木中極有可能寄生像蜱蟲之類的毒蟲,人一旦被咬,很容易引發出血熱等疾病,十幾個小時便可以導致死亡。”他伸個懶腰道,“今天我們很幸運的,沒有遇到沙塵暴。要是遇到沙塵暴,則絕對不能躲到沙丘後面去,因為那樣很容易被沙子給掩埋了。正確的方法是把車輛和駱駝牽引到迎風坡,然後人員躲在車輛駱駝後面。”
王美傑聽的興致盎然,他越來越覺得在沙漠中生存和作戰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了。他又問道:“那在沙漠中斷水了怎麼辦?”
“沙漠中地表是沒有水的,取水第一個方法已經教給你們了,第二個方法就是挖,但不是蠻幹亂挖,要注意觀察沙漠中的植物。如果發現了茂密的蘆葦,就意味著在地下一米多深的地方能挖出水來;如果看到芨芨草,則在地下兩米左右就能挖出水來;如果看到紅柳和駱駝刺,就需要下挖六至八米才能挖出水來;如果發現胡楊林,嘿嘿,就不得不要挖八至十米了。”木農阿吉道,他又補充道,“沙漠中還有一種海市蜃樓現象,就是看見天邊有一個貯滿水的大湖,可就是怎麼跑也跑不到,白白消耗了大量寶貴的體力。這一點,也是要注意的。”
王美傑鄭重地點點頭,認真地把這些要點都記了下來,這些寶貴的知識在數年後東北軍征戰西亞阿拉伯地區的沙漠戰中顯現出了極大作用。
第一百零五節轉劍北疆(5)
焦金爍石的炎炎烈日再次從東方地平線處升起並很快移至正空,烈火般的陽光直烤的茫茫大漠幾近燃燒起來。一支人數四五千的隊伍攜帶著大量的輜重物資正艱難跋涉在這一望無垠的荒漠戈壁上,部隊中每個人和每一匹牲口都又累又渴,不時有體力不支者直接從馬背上被曬的昏厥倒地。搖搖欲墜之時,一小片稀稀拉拉的雜草逐漸出現在眾人的眼界中,頓時引起了一片劫後重生般的嘶啞歡呼聲,“烏拉!烏拉!(萬歲的意思)”的俄語響成一片。更令這群白俄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