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部分(第3/4 頁)
載著遠端重型轟炸機,在內應間諜的引導下精確的定點轟炸掉我們的第19號軍工基地!”沈上將冷靜地分析道,“另外,美軍在菲律賓群島和關島都駐有轟炸機部隊,如果他們在蘇聯或者日本中途加油,災難混過我們的眼睛,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
“很好,很好。”張學良的嘴角露出了一絲笑容,“雖然目前我們還不清楚美軍轟炸機的具體路徑和具體出擊時間,但未雨綢繆,我們也應該做點準備等待著這些美利堅的敢死隊送上門了。這樣吧,立刻!立刻聯絡空軍總司令馮上將,抽調戰鬥機群和防空部隊,配合著海軍航空兵加強北朝鮮省和附近的海域的防空力量,還有,記住——”張學良又冷然道,“今天的事情必須絕對保密!一切一切的行動都要在秘密中進行,我們要在徹底揪出內部的禍害後再讓美國政府吃個啞巴虧。還有,沈總司令,我們的海軍要準備參戰了!參加和美國人的太平洋戰爭!美國人既然這麼不知好歹的算計我們,那我們必須要果斷利索地還以顏色!”
“是!”沈上將、楊中將、冷少將一起鄭重莊嚴地敬禮受命。
【中國東北安全部簡介:1928年6月4日的“皇姑屯事變”後,接管張作霖成為“東北王”的張學良在月底秘密命令其近衛團團長劉多荃少將、副團長譚海上校抽調了以近衛團情報處處長冷鋒中校為首的一批精幹分子以及加上從原來奉系軍閥各個情報機構中抽調出的可靠分子,共同組建了張學良的私人諜報機構和特工組織,當時的名稱為“東北肅反專案調查組”,由冷鋒中校、高紀毅中校分別擔任正副組長,專門從事監察反對張學良本人和反對“東北易幟”的東北軍政高層人物的情報活動,為東北安全部的前身組織,在成功處死了以楊宇霆、常蔭槐、湯玉麟、張海鵬、於芷山、愛新覺羅·熙恰等人為首的第一批反對張學良的東北軍政高層後,“東北肅反專案調查組”曾短暫的改名為“中國東北安全問題調查統計局”(簡稱“東統”);1928年10月10日,東北易幟成功,張學良從南京參加完國民政府就職典禮後於10月20日返回東北,並對“東統”進行大規模的整頓改組,於10月25日將其正式定名為“中國東北安全部”,成為東北邊防政府唯一的諜報特工組織,部長之職有原東北奉系情報機構元老李渤海(又名黎天才,已晉升為陸軍中將)擔任,該組織直接受命於張學良本人,並逐步成為了一個凌駕於東北各個軍政部門之上的“超級機構。中國東北安全部全部英文縮寫為“NSD”,其徽章為鑲嵌著一雙銀眼和一把匕首的鋼製雙刃戰斧軍徽,總部位於瀋陽市以北的平羅鎮。
東北安全部的主要下轄部門為經濟情報局(現任局長為高深少將)和軍事情報局(現任局長為冷鋒少將),其中軍事情報局無論是系統規模、人員數目、辦事效率,還是蒐集情報、分析情報的能力或者電訊的監聽、監測、破譯技術之先程序度,都已經達到了世界最先進的水平,號稱“張學良的第三隻眼睛和第三隻耳朵”。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東北安全部在編服役的情報工作人員、秘密憲兵警察部隊以及分佈在全國各地、全世界各地的特工、間諜總數已經超過15萬人,另外還有40多萬海外發展線人,東北政府對其年預算金高達4000多萬美元。
由於東北軍政最高統帥張學良的極度重視和大力發展,東北安全部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影響力都已經達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並無孔不入的將勢力滲透進哥哥大國的政治、軍事、科技等領域。在國內,東統(國內各方勢力對東北安全部的稱呼)與軍統(BIS)、中統(KMT)以及中共中央特科(全稱“中國共產黨中央特別行動科”,負責人為中共副主席周恩來)並稱為“中國四代頂級情報機構”。目前,由於中國南北關係趨於緩和以及國共兩黨不再對抗,四方諜報機構已經由原先的敵對關係轉變為了相互合作;在國際上,東北安全部則與德國秘密警察(蓋世太保)並稱為“軸心國集團最為頂級的兩大情報機構”。目前,東北安全部在國外的主要對手為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蘇聯“契卡”組織(“全俄肅反委員會”的縮寫,“克格勒”的前身)、日本特高科“竹”機關和“梅”機關、英國流亡政府的軍情五處和軍情六處等機構。】
第二百零二節暗戰交鋒(1)
想象一下,假如美蘇同盟搶先一步在我們軸心國集團內擁有了“原子彈”這種終極武器,那會是怎麼樣的一副翻天覆地的場景?那時候,即使我們得前線部隊已經攻陷了莫斯科,即使我們的軍隊已經登陸美國本土並且已經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