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第1/4 頁)
有高勇聯軍一樣可以攻必克、戰必勝!”
袁紹本就不打算真去,現在一看有了臺階下,急忙順勢道:“好吧!暫以討董大業為重,今天暫且放過高勇!”然後吩咐擺宴慶祝攻克洛陽大捷。沒有人提及這是高勇的功勞,反而紛紛獻媚說是袁紹這位盟主的指揮出色……
高勇回到本營,立即命令軍隊啟程返回東北,同時在洛陽城內張貼告示:所有願意遷往東北的人都可以隨軍一同進發,玄菟郡兵會負責沿路衣食供應。
現在洛陽事的基本上都是被洗劫一空的普通百姓,他們經歷過這樣一場磨難後再也不想留在洛陽,於是隨行搬遷的人非常之多,幾乎佔到洛陽樞人口的六七成,有近二十餘萬。就這樣郡兵在兩頭,中間是長長的百姓隊伍,浩浩蕩蕩的趕赴東北。
袁紹聽聞高勇竟然張貼告示要洛陽百姓遷往遼東當即大發雷霆,再次揚言要起兵討伐高勇。這時謀士逢紀出言勸阻:“主公切不可輕舉妄動,如今高勇攜帶數十萬百姓遷往遼東必然消耗巨大,何不借機將其削弱,同時暗中派兵沿路……”袁紹大喜當即吩咐心腹之人立即執行。
高勇浩浩蕩蕩的隊伍經過虎牢關時,守關將領朱靈親自來到高勇身前下馬跪拜,激昂道:“末將乃是虎牢關守將朱靈,平日聽聞高太守愛惜士卒、愛民如子。今日一見果如其言。末將心中佩服,故此前來願為高太守效力,望高太守答允!”
高勇聽到他自我介紹是朱靈,馬上心念一動,記起此人原是袁紹部將,後來見到曹操後跟隨了曹操,多有功勞,是一員綜合能力頗強的武將。高勇對於剛剛與袁紹鬧翻他的部將便來投效多少有些擔心。
可是轉念一想,收下此人並沒有多大妨礙,而且可以給其他願意投靠之人留下一個好印象。況且憑藉袁紹對高勇的輕視和他本身自傲的個性,也不會用此計策≮是翻身下馬,伸手將朱靈攙扶起來,激動道:“承蒙朱將軍抬愛,能得將軍幫助,在下感激不盡。”當即贈與朱靈一套將軍鎧甲。
朱靈被高勇的信任與大度深深感動,常言道:士為知己者死!朱靈再次跪拜,聲音因為感動而顫抖起來:“朱靈願為主公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高勇亦為之深深感動,拉起朱靈更與其一同穿過虎牢關。守關袁軍看到高勇毫無芥蒂如此信任朱靈,兼且他們大多來自渤海郡,或多或少知道遼東的一些事情,倒有一大半追隨高勇走向東北。
後來袁紹得知此事,再一次大發雷霆,當即要派兵追擊,幸好謀士郭圖勸阻:“現在要以討伐董卓為要務收人心,然後再徐圖遼東!”不過派出襲擾的人馬還是增加了一倍!
' '
第四章 分崩離析(中)
初平元年(90年)二月中旬,高勇因與袁紹發生矛盾,帶領所部軍馬離開聯軍,每天行進五十餘里,除由洛陽帶出來的數十萬百姓外,沿路繼續吸收貧苦百姓,而當地官員看到這樣浩浩蕩蕩的隊伍根本不敢管。糧食除由遼東運來外,還在沿路村鎮購買,反正都是搶來的錢,花著也不心疼。
蔡琰與周寧還有其它一些人被黑衣人請到馬車上,雖然很和氣卻有著不可抗拒的氣勢。蔡琰等人不得不上了車,隨後又來了許多軍兵,護送著這支全由家眷組成的隊伍離開洛陽向北行進。
周寧一路上都在安慰蔡琰,可是蔡琰畢竟第一次經歷這種狀況,時不時地便會因為想念爹孃而小哭一場。每次周寧都寬慰道:“妹妹,不要哭了。你的爹孃都還在世,還有相見的機會。不像我,孃親就那樣走了……”看到快要落淚的周寧,蔡琰立刻止住哭聲。
馬車行進十幾日後的一天傍晚,眾人正在搭建帳篷準備休息。幾日相處,這些人已經互相熟識,氣氛活潑沒了開始時的沉悶。
蔡琰和周寧在帳篷內正要開啟包袱將裡面的衣物取出,突聞帳外嬉鬧之聲消失,二人急忙跑到帳外……
這個不大的營寨被大批軍兵包圍起來,黑色面具後面是一雙雙無法看清的眼睛。蔡琰等人不知所措的擠靠在一起,有些膽小者已經哭了出來。
不久,在幾員將領模樣的人簇擁下進來一位年輕人,此人濃眉亮目,相貌雖然普通,卻有著與其年齡不相稱的沉穩與老練。這人自我介紹道:“在下是玄菟太守高勇,在洛陽是玄菟郡兵將各位救了出來,現在隊伍正在趕往遼東玄菟。等過一段時間安定下來後,在下會想辦法將各位送回親人身邊。”
聽到高勇解釋,這些人迅速安靜下來,周寧壯著膽子問道:“請問高太守,眾人親屬現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