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頁)
商君書》等名著,並將他們刊印留存,即作為軍政教材,又可以保證他們永遠流傳下去,當然這都是後話。
光和五年六月初,高勇利用那些商人預交的定金在幽州的治所薊縣開辦了第二家紙作坊,專門生產印書用紙∠竟一本三十餘頁的書已經賣到500至2000錢了,比起單純賣紙利潤又高了一倍。
跟著高勇受到薊縣太守舉薦(P:這榮譽是幾十摞紙換來的,心疼啊!那些可都是錢呢!)。雖說沒有被上面任用,卻也是極大地提升了高勇的信心。
這一年高勇5歲,在北方的幽、冀二州已經小有名氣,家財也以百萬錢計⌒了錢,高勇第一件事便是將自己住的地方買下來,而且連同左右兩邊的宅子一併買下,預備著給荀回來時居住自從荀離開後的這段時間始終沒有他的訊息,這令高勇有些擔心。
六月最後一天下午,高勇如往常一樣指導蘇雪蓮讀書。“跟我背: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九得九!”話音剛落,屋外傳來了熟悉的聲音:“哈哈,賢弟好悠閒啊!我還以為你一定會忙得不可開交,看來這一次打賭我又輸給嘉弟了!”
“荀兄!”高勇驚叫出來,幾乎是風一般衝出了屋子。不錯,荀還是初次見面時的一身裝扮,只不過臉上和身上卻滿是塵土,顯然是經過長途跋涉。三步並作兩步,高勇上前握住了荀的手,同時也傳來了蘇雪蓮的聲音:“啊呀!原來是嘉哥哥!”高勇一看果然是小鬼才郭嘉。
幾人入屋就座,高勇迫不及待地詢問起荀這一次回家的經歷。
荀微微一笑,灑脫地說道:“不得不佩服賢弟的先見之明,族內的長輩都消我能夠參加舉薦,然後逐步升遷進入朝廷,再不濟也要做到郡守。特別是當我提到要來幽州幫助賢弟的時候,他們沒有一個贊成的!居然說賢弟這樣沒有出身沒有家族背景的人哎,我就不轉說了!好在家父同意我的想法。”
高勇急切問道:“那後來呢?他們怎麼會讓你出來?”
這時郭嘉突然介面道:“那還不容易,金蟬脫殼之計!”說著還對蘇雪蓮眨了一下眼睛。
荀笑看郭嘉的俏皮樣子說道:“這還要多虧了家父,他也認為那句:‘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是治理名言,認為人應該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堅持不懈!所以我就逃了出來。”
幾人同時開懷大笑。荀又接著說道:“一進入冀州,街談巷議皆是賢弟之名,特別是那種‘高紙’,見到之後也甚為驚訝,彷彿漸漸明白到賢弟所說政商的含義了那刊印的《戰國策》、《論語》、《詩經》等書更是古往今來的偉業,越多人看書,則越多人智啟,大漢復興有望矣!”
高勇擺手謙虛道:“荀兄過獎,這才剛剛起步,離目標還有很遙遠的距離。”
荀在高勇為他買的新宅內安住下來。並在高勇開設的私塾中為師,招收附近的優秀少年進行啟蒙教育,而蘇雪蓮則由高勇親自授課。除此之外荀還要協助高勇處理商業上面的事情,雖然作為士子荀瞧不起商人,但是因為這是高勇發展的必經之路,只好放下成見,開始試著與那些唯利是圖的商人打起交道。
本來高勇打算將各種自己所知的知識告訴給荀,但是一經細想,卻又放棄了。高勇認為如果將這些幾千後的知識拿出來荀未必能夠全部接受,反而會有洩漏的握,那樣一來高勇的高深莫測將不復存在。
在造紙和印刷兩項事業步入正軌後,高勇按照既定的發展模式先商業,後政治,開始了下一步的打算。經與荀縝密協商,一致認為在目前這種吏治腐敗、奸臣橫行的大環境下,想要靠正常方式逐級買官升遷很難能夠獲得成功,而且逐級打點成本頗高,反倒不如去洛陽,憑藉雄厚的財簾接由皇帝寵信的十常侍手中買官,弄一個邊地郡縣的治權。
於是,將幽州事業暫時託與荀後,高勇帶上最新刊印的書籍和優質紙張以及大量錢財,在幾個會些拳腳武藝的下人保護下西進洛陽。
出薊縣,高勇扮作販布商人小心翼翼一路南行,經范陽,入冀州中山國境內∩於這裡不存在烏桓人劫掠,路上相對安全,不用急著趕路。
在望都休息了兩天,然後繼續南行,經盧奴,過無極,踏入常山國界。
當高勇得知沿路往前既是常山真定時,心中有一種莫名的激動。因為在哪個時代高勇像大多數熱愛三國的書迷一樣,對於趙雲有著特別的欣賞,而且關於趙雲的話題也是曾出不窮,更有甚者研究出趙雲很有可能是一個女性!現在有了機會,當然不能錯過,只是不知道這個趙雲到底如何?帶著疑問,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