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眾位親王都瞅準了他的兒子,可高祖一登基,“斷袖”的名聲又傳了出來。眾位親王尋思著再等等,這一等,直到進了棺材也沒等到高祖的皇子出生。
子孫後輩不成器,沒一個能扛得起家門的。因此五大世家逐漸沒落,漸漸泯然眾人矣。而祖皇帝許諾的“封妃”,皇家不提,史官不提,幾位親王臨去前又沒交待清楚,家中族譜也無人翻看,故而老祖宗之言被子孫後輩忘了個乾淨。
若不是周簡入潛淵閣後將大盛朝國史背了個滾瓜爛熟,幾乎如數家珍,怕是再沒人能想起來這茬。
祖皇帝也沒規定個年限,此時正好被晏回拿來撿了漏,唐宛宛這一支恰恰是唐家嫡系。老祖宗之言,又有史書可查證,當真是誰也不能多一句嘴的。
晏回難得笑得這麼暢快,周簡入閣五年,頭回得陛下如此盛讚——“這回這史書背得十分不錯,賞!重重有賞!”
如今除了德妃,妃位還有三個空,眾人為了個封號爭了一通,最後說:“不如取‘賢妃’之名,賢者良惠,再好不過了。這賢妃與德妃同品級,也不算打眼,還免得姑娘受欺負。等將來姑娘誕下龍嗣,自然是宮裡頭一人,到那時再改立為後,想來朝中無人敢置喙。如此豈不皆大歡喜?”
“賢妃?”晏回一頓,不由失笑,笑得胸膛震動。視線落在紙上的“賢”字上,將這麼簡簡單單一個字瞧了半晌,眸光極溫。
眾臣子不知陛下在笑什麼,一時面面相覷。好在陛下很快收了笑:“擬旨吧。”
*
“唐家姑娘身具鳳格”的說法只在市井民間打了個輕飄飄的水花,次日就沒了影兒。隔了一日,冊妃的旨意便入了家門。
道己公公唸完旨,抬眼一瞧,見唐家從老到小都傻愣愣看著他,彷彿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竟無一人上前接旨。道己心道:果然唐姑娘的秉性是家族傳統啊……
他忍了忍笑,上前兩步提醒:“姑娘,接旨呀!”
“臣女領旨謝恩。”唐宛宛還算全家最鎮定的那個,因為她對後宮規制一點不清楚,也不知道陛下愁掉了多少頭髮,這份聖旨才能到她手上。
可唐家爹孃卻是明白人,先前還細細琢磨過:鍾昭儀是三品太常卿的嫡長女,沈婕妤是三品衛尉家中嫡長女。馮趙兩位美人出身要略差一些,卻也比唐老爺這般的散官要好。
唐家爹孃先前還往好處想,興許陛下中意自家宛宛,封個婕妤亦未可知。誰知竟噌噌跨了兩個檔,算得上是後宮頭一人了,一時暈暈乎乎摸不著北。
道己公公又笑:“奴才先行恭喜娘娘了。欽天監好一通測算,將入宮的時間定在了八月三十,只因那日宜嫁娶,又宜求嗣,是少有的雙喜之日。”
“求嗣”聽得唐宛宛臉一僵,卻不好說什麼,只能點頭。道己公公又說:“只剩一個月,確實有些急了。不過大人與夫人放寬心,太后娘娘派下的兩位嬤嬤明日就到府上,需要置辦什麼,這二位都會弄得妥妥的。另有尚儀局女官一位,也是明日便到,教娘娘學習宮規禮儀。”
“這位女官是個和善人,又得了陛下交待,娘娘不必憚慮,放寬心跟她學就是。”道己還特意補充道:“學不過也不會被訓的。”
唐宛宛默默瞧了他一眼,都不敢想陛下是怎麼形容自己的……
臨走之前,唐家老爺帶著兩個兒子送道己公公出門,道己又示意唐老爺往側旁行過兩步,低聲道:“陛下特意吩咐內宮監典簿隔日來府上請安,大人若有什麼為難之處,儘管開口便是。”
唐老爺一時還沒明白這話裡的“為難之處”是什麼意思,只說“微臣謝過陛下苦心”,又恭恭敬敬地朝著北邊皇城的方向拱了拱手。
次日唐老爺上朝,主動上前跟他搭話的比以前十年都多,直叫唐老爺受寵若驚。這其中冷嘲熱諷的有,捧殺的有,唯獨真心祝賀的最少,都是他多年至交了。
上朝回來已經是半上午了,唐老爺還沒行到正院,卻見庫房門口一群丫鬟僕婦進進出出,各個臉上帶笑。唐老爺喊住一個僕婦,奇道:“這是做什麼呢?”
那僕婦眉開眼笑答:“夫人在給小姐置辦嫁妝呢。”
唐家到底是傳承二百年的大姓了,積蓄自然不菲,只是因著人丁興旺,分到各家的就少了。旁系子孫大多要靠變賣祖業才能在京城站穩腳跟,可唐老爺這一脈卻沒有坐吃山空的窩囊廢,將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守得好好的,唐宛宛家裡光是庫房便佔了一個小院。
此時院子裡許多東西一字擺開,大到梳妝檯、西洋鏡,小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