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第3/4 頁)
受害者晉王,便只餘下其他三位了。
史太卿如今頭疼的不是能不能抓出幕後黑手,而是倘若他真的查到了某位皇子頭上,把皇子私藏兵器、兄弟鬩牆的不堪事實擺到明面上來損了永隆帝的臉面,到時候會否牽連到自身,他頭上的這頂烏紗帽還保不保得住。
更何況,他要查的皇子裡面,還有一位是他的外甥。
赫連鈺的野心,史太卿不是沒察覺過,只是他這個人一向本分慣了,比起提著腦袋站派系奪嫡這麼兇險的事,他更想安於現狀,畢竟當年他的長姐,赫連鈺的生母就是死於宮鬥之下,臨終前把赫連鈺託付給他,讓他務必要親自看著赫連鈺長大,可人家到底是皇子,哪裡由得他說了算,長姐去世後沒多久,赫連鈺就被蕭皇貴妃收過去養到名下了。
這麼多年,史太卿對赫連鈺始終無能為力,一個在宮內,一個在宮外,他手再長,難道還能越過有太后撐腰的蕭皇貴妃去管束皇子不成?
所以赫連鈺才會一步步蛻變成了如今的模樣,表面看似溫文爾雅,實則心思陰沉手段毒辣。
史太卿對赫連鈺,除了無奈還是無奈。
這次的暗樁,他隱約覺得有八九成的可能與赫連鈺沾了關係,然而皇命在身,不得不查。剛查封的這批兵器,雖然訊息還沒擴散開來,可畢竟茲事體大,一旦走漏丁點風聲,震驚朝野不說,還會引起百姓恐慌。
聖上必定不願看到這樣的結果,那麼這次的事就得有人頂包,否則怎麼都說不過去。
想來想去,史太卿最後把這次的事件推到趙王餘孽身上。
趙王是永隆帝同父異母的皇弟,因不滿永隆帝當政,曾私底下密謀造反,東窗事發後,趙王府上下百餘口人全被斬首示眾,但趙王昔日的心腹仍舊逃亡在外,回來復仇也不是沒可能。
事實證明,史太卿這回找對了路子,永隆帝對他扯出趙王餘孽這事兒表現出不冷不熱的態度,但其實只要瞭解永隆帝的人都明白,這是預設了史太卿的說辭。
至於真相,永隆帝心中想必早有答案,甚至於,金殿上某些腦子轉得快的大臣也能想明白怎麼回事。不過上位者既然要把皇室顏面擺在第一位,想先把私藏兵器的事兒推到趙王餘孽身上收拾了那幾十個暗人再關起門來教訓皇子,那麼他們這些做臣子的便只能睜隻眼閉隻眼,畢竟到目前為止,誰也沒有實質性的證據證明那三處暗樁就是某位皇子私底下囤積的勢力。
槍打出頭鳥,誰先貿然進言,誰就會成為此次事件的首祭。
混跡朝廷的老油子們全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誰都沒站出來多言一句。
此事就這麼在眾人揣著明白裝糊塗的態度下悄悄進行著。
還沒到赫連縉給的五日期滿,史太卿就把這件案子辦得漂漂亮亮——一切根由全是趙王餘孽惹的禍。
而這個結果,也在赫連縉的預料之內,他老子什麼秉性,沒有人會比他這個活了兩世的人更清楚,兄弟相爭這種醜聞一旦拿到金殿上去朝議,便等同於將皇族臉面擺出來任人品評和蹂躪。
任何一位帝王都不會喜歡這麼做,更何況是永隆帝這麼注重名聲的君主。
所以赫連縉早想到他老子會讓這件案子禍水東引。
對於赫連縉來說,根本毫無差別,他要的只是藉著史太卿的手查封赫連鈺那三處暗樁,至於赫連鈺本人,他還得留著慢慢折磨才解恨,否則輕易死了的話,豈不太便宜他?
第175章 九爺之怒(二更)
赫連鈺到達災區當夜,便收到了密報,說他蓄積多年的三大暗樁被大理寺查出來,永隆帝震怒之下讓史太卿帶兵查封了,繳獲不少兵器,但最後,歸罪到了趙王餘孽頭上。
赫連鈺顫抖著手,臉色陰鷙地看著密報上的那些字。
三大暗樁就這麼沒了!
那可是他自生母去世以後耗費多年囤積出來的心血。
赫連鈺用力將密信一角捏出了褶皺,隱約覺得喉嚨口湧上絲絲腥甜。
剛好挑在他南下賑災這時候下手,而且最後把罪責歸到趙王餘孽頭上,讓他這個真正的幕後主人吃了個啞巴虧,就算想開口為自己辯駁幾句都不能,足見佈局的人心思縝密。
燒了密報,赫連鈺寬袖一掃,書桌上的東西噼裡啪啦散落一地。
侍衛急匆匆跑進來:“賢王殿下,發生什麼事了?”
赫連鈺聲音冷沉,“如今可還能聯絡到京城的人查出是誰在咱們背後動手腳?”
護衛蹙眉搖頭,“咱們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