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3/4 頁)
傳開,隨時都會發生連鎖反應,原本因為受到圍困而混亂的軍心,勢必更加的動盪,合肥城內那些潛伏起來的不安將會因為這個訊息而再次騷動起來,那些人會因為這個訊息而看到所謂的希望。
所有來報信的探子都被帶了下去,兩淮總督讓身邊的兩名並不是親信,但卻知道訊息的官員去照顧那些人,然後把自己最親信的親兵隊長叫過來,一道命令後,所有報信的探子還有那兩名知道實情的官員都被殺掉,那封鳳陽知府最後寫的血書,也被放進了火盆中燒掉。
可惜的是,兩淮總督雖然很乾淨的殺掉了所有前來報信的探子,但訊息很快還是洩露了出去,直接在普通士兵之間傳開了,一開始很多士兵與軍官都認為這個訊息是假的,可接下去的幾天,不斷有新的探子前來報信,更有幾個大嘴巴的,衝進合肥城更是一路大喊:“宿州知州臨陣叛敵,宿州已經落入宋金書之手,請總督大人馬上帶兵返回!”
這幾張大嘴巴這麼一喊,再加上之前的流言,很多士兵與軍官終於是知道了,他們的家鄉被宋金書佔領的訊息。同時,兩淮總督之前秘密處死眾多前來報信者的事情也被普通計程車兵與軍官發覺,知道了這件事情後,兩淮總督手下眾多的軍官與士兵,內心無比的失望與害怕。
瞞不住了,兩淮總督不斷得到自己手下士兵流言四起,軍心動盪的訊息,到了這一步,兩淮總督只能是先想辦法穩定軍心,把手下千戶與千戶以上的將領集中起來,先是金銀珠寶的犒賞,然後又是封官許願,最後才是說道正題:“諸位,相信你們也得到了鳳陽府與宿州淪陷的訊息,這個時候軍隊更不能亂,因為那是我們現在手上最後的本錢,只要軍隊還在,失去的一切都可以奪回來。而這個時候如果軍隊亂了,我們就將失去一切,在宋金書手上的親人也就沒有一點價值,最後都會成為宋金書屠刀下的冤魂,所以這個時候,諸位一定要穩定住軍心,一定要讓所有的百戶、隊長還有普通士兵安分下來!”
為了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安定軍心,砍下某些人的腦袋是必須的,兩淮總督只靠著一次軍議就穩住了千戶與千戶以上的將領,隨後就是對一些散佈謠言,動搖軍心的人,毫不留情的抓捕、審問與斬首,其中身份最高的,是三名豪門世家家主的首級,如此一來,軍心算是暫時穩定住了。
接下來,兩淮總督就必須考慮下一步要怎麼辦?是繼續死守合肥城,還是向北突圍,趁著宋金書還沒有徹底控制住鳳陽府與宿州,快速地返回收復私地,這一點讓兩淮總督很是為難,目前對他來說,合肥城就是一塊大雞肋!
好不容易把戰略位置極重要,又無比堅固的合肥城以極小的代價拿下了,現在卻又要放棄,這兩淮總督很是矛盾,如果放棄了合肥,那麼之前的辛苦與努力就全都白費了,同時也讓自己處在一個極為劣勢的地位,成為淮西三大勢力中,最弱小的一個。
可如果不放棄合肥城,將士們是絕對不會答應的,因為他們的家園已經落到了宋金書的手中,雖然兩淮總督暫時穩定了軍心,但
的心中都會擔心,都會想著快點回家,時間一久,繼合肥城內,會發生兵變,甚至是可怕的叛亂,到最後不僅合肥城落到了王千軍的手中,兩淮總督辛苦建立起來的家底,也會全部失去。
無論怎麼考慮,兩淮總督最後都認為他必須要率領所有士兵突圍,趁著宋金書還沒有完全穩定住局勢,殺回鳳陽府。兩淮總督有自信,只要他的大軍一到,地方上的豪門世家一定會聞風而動,再次聚集在他的旗下,將還沒有站穩腳跟的宋金書趕出鳳陽府與宿州。至於在宋金書手上的那些人質,等打得差不多的,雙方就可以交換人質,兩淮總督已經將所有重要的人質集中起來,準備裹挾著這些人質突圍。
合肥城內的兩淮總督在準備著,但從放那些探子進入合肥城內開始,王千軍也在準備著,大量的箭支都被運到了前線,用來抵擋弓弩的盾牌也都放在了壕溝邊上,因為擁有足夠的民夫,更只是在極快的時間內,在壕溝的後方紮起了一道柵欄,現在就等著合肥城內的敵人衝出來,衝出來送死了。
要突圍,兩淮總督當然不可能只動用自己的軍隊,反正要放棄合肥城了,城內大量的壯丁不用白不用,這些壯丁都被簡單的組織了起來,每一個人身上穿著都是自家帶的棉衣,每個人都被分到了一杆長槍與一面簡陋的盾牌,作為先鋒的一萬民壯就這樣武裝完畢,然後被分成了兩支軍隊,一支軍隊五千人。
首先受到攻擊的,並不是合肥城的北門外防線,反而是合肥城的西門外防線,敵人似乎是想從西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