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頁)
想及此處,周昶景生了煩悶,遣了薛巾,請茱萸來這裡一坐。
茱萸踩著薛巾背,進了駕內,見周昶景一臉不痛快,便道,“皇上可是日間行軍顛簸,有些疲乏了?”
“倒也不是,方才接了南嶠急報,說是糧倉被毀,怕是一時供應不上了。”周昶景說著握了握茱萸手,涼的很,隨即解下披風,給她罩上。
“這關海城內、城郊皆是杜氏族人私田,且讓李元吉快馬加鞭先行一步做個說客,想來此事倒也不難。”茱萸低頭,只淺淺說了一句。
周昶景笑笑,“朕便是這個意思,所以叫你來相商,你瞧你大哥,可行得通?”
“臣妾這不成器的大哥,私德上瞧著,決計不是什麼正人君子,但說這融會貫通,虛與委蛇之事,還真是他所長。”茱萸答著,給周昶景按著額角舒緩。
周昶景道,“倒是第一次聽你說家裡兄長之事,可不得有些戾氣。”
“臣妾確實與他有些過節,但也不礙著他為皇上、為朝廷出力。”
周昶景睨了茱萸一眼,“朕就喜歡你這性子,有什麼直說。你也說說,朕此番未帶四弟來,是好,還是不好?這關海守將,大半可都是他的舊部……”
“河陽王爺代皇上犒賞三軍,算有些人氣,這些臣妾也有所耳聞。然則這軍隊,還是皇上的軍隊,將士們自然是唯皇上命是從。有王爺,無王爺,自是無甚差別。”茱萸謹慎地回著,“臣女一介女流,斷不該妄議朝政,若是說的不對,皇上且當臣妾囈語便是了。”
周昶景勾起唇角,掀開簾子,看了眼窗外松柏密佈。
京師內,河陽王與太師一同監國。因著皇帝領了二十餘萬大軍出城,守城侍衛人手不足,便由直隸衙門送了些人來應援。又因著直隸多半是太師門生,也算是全換了太師自個的人。
周筠生為防不測,又暗中調遣了幾千死士埋伏在皇宮外,但凡京師有任何風吹草動,便能直取皇宮。皇城上下,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波濤暗湧,山雨欲來。。。。。。
正文卷 第四十二章 行軍難(二)
葉琮派了探子出城,欲混在逃難百姓中,潛入勿洛敵營,好探得一些虛實。不想探子才出了城,便被耶律齊手下的人抓獲。
待得押送至耶律齊面前,竟直取其向上人頭,命人快馬送到葉琮手中。諸將領彼時還在會面討論軍情,且見著耶律齊送來的人頭,皆大駭。
兩軍尚未開戰,便如此明目張膽斬殺,全衝著挑釁與爾等。紛紛對葉副帥建言,是可忍孰不可忍,勢必要與耶律齊打個高下。
葉琮有言,耶律齊狡詐,尚還知敵軍動態。方始,敵動我不動,以靜制動才是上上之策。軍中有人對此頗有微言,都說河陽王勇猛直前,葉帥乃怯戰所為。
葉琮對此略有耳聞,也不動氣,只暗中著人勘察,是何人在傳要言碎語。果不其然,竟又揪出勿洛探子兩人,葉琮也不痛下殺手,只命人將兩人砍下手腳,做成人彘,回送大禮予耶律齊。
那廂勿洛營地收了人彘,哪肯善罷甘休,當夜即派了一隊人馬夜襲關海城。戰鼓一鼓作氣擂起,一而戰,戰而拼,廝殺了一夜,滿地橫屍,尚還不知雙方傷亡情況。
到了日間,正是兩軍打的焦灼之際,周昶景的人馬匆匆趕來。先是聽了葉琮略稟軍情,皇帝也不顧人阻攔,旨意立於城牆之上,對著諸將士振臂高呼,“我大鉞勇士聽好了!今日吾與爾等並肩作戰,同進退!但凡斬殺敵者,皆有重賞!”。
大鉞將士們聽聞皇帝親上戰場來了,皆是士氣高漲,又團結一致,誓死拼殺。阿駑當先出馬,錢芎竺挺槍來戰,不三合,架隔遮攔不住,阿駑大敗而走。
錢芎竺乘勢掩殺,阿駑尚不能主張,急急引軍奔回營地,大鉞可謂打的勿洛節節敗退,楞是迫使其營地也後遷了數百米。
大鉞軍中還有一無名小將士,一人獨挑勿洛都司,直直將其斬殺。耶律齊聞此訊大震,全線收兵,待來日再戰。
大鉞此番可謂首戰告捷,關海城上下無不歡欣鼓舞,百姓分分上街放鞭炮慶賀,史城“關海大捷”。
待得訊息傳到京師,京中百姓亦感沸騰,朝野上下紛紛上表賀詞,都說是皇帝領兵有方。
是夜,篝火四處堆起,城中百姓也紛紛送了牛羊到營地,架上架子,便現烤了起來。將士們圍在篝火處,行酒令,分烤肉,一派大樂之像。
茱萸挨著周昶景坐著,瞧著諸將士如此開懷,自個也覺著心情大好起來。
彩蓮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