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悔不該答應景暄一同來請安,自己反而也落得個不明不白的名聲。
張皇后察言觀色,已是明白了七八分。她暗笑景暄做事魯莽,也想趁此緩和一下與太子之間劍拔弩張的關係,遂有意把話題扯開,邊與二人說些宮中趣事,邊等候太子的到來。
太子得到皇后的傳喚,猜到是景暄借給皇后請安來打探訊息,本想借故不見,卻被皇帝在一旁聽到,不但命他立即前往清寧宮,而且不必再來含涼殿侍奉,給假三天,回東宮以成合巹之禮。
今天早晨河中前線傳來的一份軍報本已令太子陷入莫名地緊張之中,而此時景暄竟去找皇后打探訊息,更令太子心中增添了份煩亂。軍報是監軍宦者於承恩發來的,內容主要是連年征戰造成軍費嚴重不足,士兵們飢不擇食,紛紛盜掘墓冢,靠變賣墓中陪葬品換取衣食等物,河中一帶民怨沸騰。前日,即連副元帥景雲叢父親的墓穴也被人刨開,盜取一空,軍內人心搖盪,如今大敵尚未蕩平,恐軍生內亂,希望朝廷早為處置。太子與景雲叢既有翁婿之親,又是昔日的搭擋,見其中牽涉到他,不能不格外留意,仔細讀過後,太子不由得驚出一身冷汗:這份軍報話裡話外都在提醒皇帝,景父墓穴被盜是導致軍心不穩的直接原因。這麼一來,以皇帝多疑的性格,難免會對景雲叢產生猜疑,如果景雲叢不及早向朝廷表明對此事的態度,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情急之下,太子來不及細想,遂派貼身隨侍的傅奕以自己天下兵馬元帥的名義急調景雲叢進京,又怕景雲叢拒不奉調,特意囑咐傅奕臨行前到東宮見過景暄,帶封家信同去。
奇怪的是,晌午皇帝看過軍報後不置可否,沒有做出任何表示。這使得太子有些後悔起來,直至此刻走在前往清寧宮的路上,他仍在反覆思忖著此事。他毫不懷疑耳目眾多的張皇后已經知道了這件事,只是拿不準那份居心叵測的軍報和她有多少的瓜葛。
“母后,不知喚兒子前來,為了何事?”太子恭敬地向坐在正中的張皇后行禮“你父皇那邊怎麼樣了?”
“父皇早晨有些頭暈心悸,太醫瞧過,換了兩味藥,服後略好些。”
“那就好。太子你瞧瞧,還有誰在這兒候著你哪。”皇后笑著用手指了指景暄、婉容二人。
景暄、婉容二人自太子進殿,便已起身侍立在側,見皇后指到自己,忙上前向太子施禮。
景暄也還罷了,太子的目光落在婉容身上,彷彿被什麼東西釘牢了一般,心中暗自驚詫:世上竟有這麼美的女子!
“兩位太子嬪已在此等候多時,太子,你可莫要辜負了這七夕之夜喲。”皇后見太子直勾勾地盯著婉容不放,心內一陣冷笑,故意語帶輕佻地挑逗道。
“母后取笑了,兒子多謝母后成全。”
“既如此,本宮也不耽誤你們團聚了,小夫妻們一起回宮去吧。”
景暄急於向太子打聽家中訊息,聽了這話,便欲起身行禮告辭,卻聽太子問道:“母后,兒子聽說普弟身子不爽,不知太醫來瞧過了沒有?”
“他小孩兒家貪吃,弄壞了肚子,不妨事的。”皇后不想太子知道兒子的真實病情,隨口敷衍道。
“普弟身子骨一向弱,太醫院那些太醫只會用些溫吞藥。前幾年兒子在東都時,中軍帳內有一隨軍郎中,號稱神醫,擅治疑難雜症,如今在河中景雲叢帳前效力,如果需要,兒子可著人傳他前來為普弟瞧瞧。”太子有意將話題引向河中,想借此試探皇后的反應。
皇后聽太子如此熱心地為兒子推薦郎中,頗覺意外,轉念一想,明白了太子的用意,遂笑道:“那敢情好,只是如今河中不消停,本宮怎好為了普兒的病耽誤戰事?太子的好意本宮心領了。如今的太醫本領有限,要是夏嬤嬤仍在,就好了。”話說得不涼不熱,且直接點出了前線不消停,反過來將了太子一軍。
皇后提到前線戰事,太子心想這女人恐怕多半已經知道自己派人到河中的事了,既如此,倒不如直接在這裡把話挑明:“是啊,今兒一早就接到河中軍報,前線軍心不穩,父皇只怕正為這事犯難哪。兒子已用兵馬元帥的名義急調景雲叢進京述職,三兩天便可到京,到時那郎中若是隨同前來,正可為普弟瞧瞧。”
太子的毫不隱諱,使得皇后大吃一驚。於承恩發這份軍報的用意,皇后十分清楚,就是要讓皇帝心中對景雲叢產生猜忌,好趁機奪了他的兵權。太子派人秘密前往河中,皇后只道是與景雲叢暗通訊息,不料卻是直接調景雲叢回京,這幾年來太子作事一向謹慎,這回為何如此果斷、決絕?皇后來不及多想,脫口問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