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部分(第2/4 頁)
英覺得自己的力量不足以與田羽對抗,因此找上了黃得功等人,黃得功幾個人也都因為擁立福王撈取了足夠的資本,幾乎人人封伯,一旦承認永泰帝的正統地位,他們擁立福王所得到的一切都將煙消雲散,眼見著得到的東西就要失去,讓這些人喪失了應有的良心一致站到了馬士英這個戰線上,透過馬士英的策劃,田羽扶植假太子登基的謠言風起雲湧,希望憑藉這個謠言達成分疆而治的目的。馬士英之所以這麼幹,也和弘光統治集團沒有多大的權威有關,由於弘光政權內部的**和矛盾重重,黃得功等人已經由大明將領轉變為掌握一方的軍閥,讓他們怎麼能夠輕易放棄既得利益呢。另外弘光政權掌握著全國最富庶的地區和數量可觀的軍隊。以兵員來說,僅鎮守武昌一帶的左良玉部就達二十餘萬,加上高傑、劉澤清得功、劉良佐以及兩廣、雲貴、江浙等處的駐軍,兵馬約近百萬。這些也給了馬士英他們信心,山東鎮戰力再強不過十萬,如何能和百萬雄兵相比何況田羽還要面對李自成這個強大的對手呢。將相本無種,他田羽能當楚國公們怎麼就不能,這是馬士英、黃得功之流的想法了權力,他們已經達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將整個國家推到了全面內戰的邊緣。當然,在弘光政權統治下的地方還是有不少人堅持認為永泰才是正統地位,但面對利益,絕大部分人選擇了緘默,這樣也使得情況變得越來越微妙起來,明面上弘光還沒有動作,但私下裡卻暗流湧動。
就在田羽出京後不久,弘光在馬士英等人的攛掇下,在南京公然為崇禎和太子立祠,這個舉動讓南京不由譁然,弘光的這個舉動不啻於昭告天下,太子已經亡於社稷,不認同永泰的正統地位。史可法等東林黨內心中是承認永泰的正統地位的,因此紛紛上疏弘光,請弘光遵從帝命,去除年號,歸為藩王。
馬士英知道這些東林黨人不會就範,在為崇禎和太子立祠之後便加快了排擠東林黨的動作,許多承認永泰正統地位的直臣都被削職回鄉,史可法等人對手握重兵的馬士英等人無可奈何,最後史可法等承認永泰帝位的大臣紛紛北上,一時之間南京官員、縉紳、名士北上如過江之鯽,本來弘光政權就是由江南最腐朽的官僚地主為基礎,勾結
打擊下逃竄而來的軍閥集團建立起來的,骨子裡爛實際上是十分脆弱的,加上真假太子之爭,使得大部分正直官員離心離德,許多有正義感計程車大夫紛紛北上,使得弘光政權更是搖搖欲墜,朝政也被馬士英等軍閥集團所把持,朱由過是一個傀儡罷了。朱由根本就沒有什麼大志,他也知道太子絕對不會是假,否則在京的那麼多勳貴皇親豈能被田羽所矇蔽,之所以不承認永泰帝的正統帝位,第一是不想放棄到手的帝位,第二則是因為他一直認為當年自己的父親福王更應該承繼帝統,自己這次不過是拿回該自己得到的東西,最後一個原因他何嘗有決定權呢,因此將所有的政事都託付於馬士英,而自己一門心思吃喝玩樂。萬事不如杯在手,百年幾見月當頭。就是他在南京生活的真實寫照。
馬士英已經籠絡住黃得功等江北四鎮,這幾個人也因為擁立福王獲得了極大的政治資本,現在馬士英最擔心的就是左良玉,左良玉在擁立福王的時候動作較之馬士英等人慢了一些,雖然他也被封伯,但那不過是因為他手中的兵力實在是強大,弘光為了籠絡他而丟擲去的橄欖枝,那不過一個虛名而已,實際上左良玉所獲甚少,因此馬士英連忙加大籠絡左良玉的力度,馬士英也知道田羽和左良玉的恩恩怨怨,左鎮和山東鎮格格不入讓馬士英對籠絡住左良玉有了極大的信心,爵位上不能再賞了,否則江北四鎮討封恐怕又會接踵而來,只有從其他方面想辦法了,最後馬士英送給左良玉二十萬兩銀子,左良玉收到銀子後,和馬士英心照不宣,靜觀其變。
這些既得利益者心照不宣,反倒是一些南方縉紳堅持永泰正朔,而抗拒弘光政權的政令,有些地方甚至自動發起了暴亂,擊殺弘光政權派駐的地方官。在馬士英等人的鐵血政策下,這些反抗顯得徒勞無益,隨著四鎮派兵鎮壓或者已經倒向弘光政權的地方守備部隊的打擊,這些抵抗逐漸被平定,不過公道自在人心,鐵血政策不過能鎮壓一時,而不能鎮壓一世,江南百姓對王師翹首以待。只要給南方一個火種,星星之火早晚會成為燎原之勢。
永泰和北京的皇親國戚、勳貴等對南方的情況雖然憤怒,但是北方未定,除了田羽率領的十多萬大軍之外,北方大軍受到韃子和流寇的雙重打擊,早已經一蹶不振,維持住北方局勢已經算是不錯了,因此根本拿弘光政權沒有什麼辦法。
永泰也曾經召叢集臣商討對策,洪承疇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