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第1/4 頁)
孫傳廷雖然壓制不住左良玉,但崇禎的聖旨還是有一絲威懾作用的,左良玉看到崇禎聖旨上的嚴厲之言,也不敢怠慢,率軍北上,只不過速度很慢,簡直和蝸牛差不多,要是用左良玉這種速度趕到開封,恐怕得個一年半載,但對於這樣的情況,崇禎和孫傳廷都是素手無策,誰讓自己也有短處,沒有糧餉呢,再說左良玉能夠做到這一步已經讓崇禎鬆了一口氣,崇禎就怕左良玉會公然抗旨,如果抗旨的話,崇禎也沒有其他辦法,現在全力對付流寇,哪裡有精力和實力來解決跋扈的左良玉。
王守仁接到聖旨後,不由有些惆悵,因為田羽在他離開的時候,曾經和他深談過,田羽知道崇禎十六年李自成會在襄陽建立政權,雖然因為自己帶來了一些蝴蝶效應,不知道歷史還會不會按照原來的軌跡進行,但是田羽回過頭來看看,雖然自己帶來了一些效應,但好多事情還是按照原來的軌跡進行了,如果真地按照歷史的發展,那麼王守仁在湖廣的壓力就很大了,因此田羽特意囑咐王守仁,讓他時刻注意李自成的動向,告訴他李自成一定會在十六年攻打襄陽。田羽當然不能告訴王守仁自己是穿越來的,只是說自己憑著中原的態勢分析的,但王守仁卻深信不,因為田羽在他心目中雖然說不上和神差不多,但至少田羽的預感和直覺還從來沒有失敗過,因此崇禎的聖旨讓他左右為難,違抗聖旨恐怕不行,但自己率領湖廣鎮北上,一旦被李自成鑽了空子攻陷襄陽,恐怕自己這個總兵難逃殺頭之禍。
雖然聖旨是崇禎下的,但一旦襄陽被攻破,崇禎一定不會認為是自己地戰略問題,而將全部責任推卸給自己,更何況自己一個從山東鎮出來的將領呢,恐怕崇禎會殺而後快,因此王守仁考慮再三,給崇禎上了一封奏疏。雖然王守仁奏疏中打算留在湖廣,但是他還是擔心崇禎不會同意,因此也做好了北上的準備。
十天後,王守仁地奏疏送到了京師,崇禎一直關注著中原戰場,對來往的奏疏往往不過夜便批示,看到王守仁的奏疏,崇禎將其他奏疏都放在了旁邊,拿起王守仁的奏疏看了起來。
王守仁追隨田羽之前是有功名在身,不但文采很好,也寫了一手好字,他最拿手地便是宋徽宗的瘦金體,崇禎可不知道,看到這封奏疏,還以為是王守仁派人捉刀寫成的呢,心中讚揚了一下字,崇禎仔細的看了下去,王守仁在這封奏疏中寫道:“……流寇集患十五年而現獨大,非一朝可圖也,現豫西眾府縣已陷十之七八,寇勢減大,往往數萬騎為一隊,飄忽如**,非中原之兵可剿之……而欲急已潰之中原,失可之險要,蛇豕肆釁,恐其禍有不止於藩王者。此社稷之憂,而非小小成敗之計也。”王守仁這封奏疏已經認識到了大明和流寇雙方實力的對比,處於劣勢的大明已經不能主動地尋求流寇主力作戰,只能扼險據守,等待時機。同時王守仁還提出,一旦自己揮軍北上,流寇南下湖廣,襄陽自不能守,一旦襄陽失陷,中原震動,星星之火恐成燎原之勢。
王守仁地這封奏疏完全是從客觀出發,沒有夾雜著任何個人色彩,但是在崇禎那裡卻變成了田羽在和自己較勁,再加上王六摔傷的事情,崇禎連起來一想,更加確實了心中的想法,因此他立刻否決了王守仁的想法,不顧實際情況,下令王守仁必須北上參加會戰。
王守仁接到崇禎的第二道聖旨後,不由苦笑了半天,他想了又想,還是提筆寫了一封奏疏,奏疏上寫了田羽當時地分析,當然王守仁不會傻到告訴這個分析是田羽的想法,在最後,王守仁說道:“臣揮兵北上,襄陽空虛,一旦流寇南下襲擊襄陽,則襄陽危矣,臣為湖廣總兵不得不為湖廣百姓著想,因此請聖上三思。”
崇禎看到王守仁地奏疏之後。氣地一把將奏疏丟在了地上。惡狠狠地說:“田羽。田羽!”這次崇禎可真冤枉了田羽。王守仁地這封奏疏完全是自己地意思。田羽遠在遼西。怎麼會這麼快知道崇禎聖旨地內容。怎麼會指使王守仁上疏呢。但暴怒地崇禎已經喪失了理智。認為一切都是田羽授意地。崇禎真地非常想派出緹騎將王守仁押回北京殺掉。不過最後崇禎還是壓下了心中地火氣。又給王守仁下了一封聖旨。措辭非常嚴厲。限王守仁接到聖旨後
。
王守仁接到這個聖旨後。知道自己再寫多少奏疏都沒有用了。甚至反而讓自己攤禍。因此只好率領二萬二千大軍北上。留下三千軍隊守衛襄陽。王守仁多數都是新軍。戰力本就不是很強大。再加上無餉。士氣很低落。就是連糧草都需要山東鎮地接濟。這樣地軍隊面對流寇能成功那才怪了。
王守仁率領二萬多大軍出動。是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