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部分(第3/4 頁)
服管教。崇禎想用我來制衡田羽,這不是把我往死路上逼嗎?因此楊繩武已經打定主意,不攪到裡面,自己打起精神防著田羽作亂便可以,至於打擊,壓制田羽的聖旨早就當了耳旁風。
王六率領“義”字營隨洪承疇上路的訊息傳回北京之後,崇禎終於鬆了一口氣,同時崇禎對杜之的信也有些懷疑,田羽的勢力完全可以扯旗造反,為什麼接到聖旨後會乖乖的聽命?難道杜之軼傳回來的訊息是假的?不過崇禎沒有絲毫後悔,不論田羽反與不反,他絕對不允許有誰的勢力大到超過了他的控制。
田羽乖乖的聽命,“仁”、“義”兩營已經上路,但是崇禎還是很頭疼,左良玉居然抗命。當然左良玉不會傻到簡單的抗命不從,他接到聖旨後,同意北上,不過他表示現在軍隊已經幾個月沒有發餉,糧草也不足,本來士兵的怨言就很大,現在大雪寒天讓他們長途跋涉到關外,很容易激起士兵的譁變。其實左良玉的意思很簡單,要想大軍北上,那就拿糧餉來吧,左良玉也知道,崇禎這時候絕對拿不出這麼多的糧餉,這樣自己就可以心安理得的不奉命了。打流寇左良玉已經力不從心了,韃子是什麼樣的戰力,讓自己去打韃子,不是笑話嗎。
再說打韃子有什麼好處,關外窮山惡水的,哪裡有湖廣富饒,再說去了那,有沒有命回來還說不一定呢。
左良玉不奉命,讓崇禎幾乎急白了頭,但是左良玉的理由也很充分,但現在崇禎哪裡去弄那麼多糧草啊。崇禎雖然恨不得將左良玉就地正法,但他不敢那麼做,左良玉的湖廣鎮有不少流寇投降過去的,一旦殺了左良玉,樹倒猢猻散,恐怕這些流寇非得再次造反不可,這樣一來,本來岌岌可危的中原戰場恐怕立刻會形勢急轉而下,因此崇禎只好想其他辦法。現在王守仁出發一個月,已經過了山海關,難道這時候讓王守仁再退回去?當然沒有這個道理,如果讓王守仁退回去,皇家的尊嚴何在?而且這樣不來,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嗎?
其實崇禎應該早就想到這一碼事,左良玉在楊嗣昌時代就已經露出尾大不掉的態勢,往往聽命不聽調,也正是因為如此,楊嗣昌出京數年而無功,最後落得沙市病死的下場。也難怪左良玉不聽調,以湖廣鎮的戰力到關外根本就不可能有什麼作為,甚至有全軍覆沒的下場,這樣的結果左良玉能接受得了嗎?不過聖旨已下,這件事情如果不妥善解決,皇家的體面,威嚴還何從談起,恐怕日後會有許多人效法左良玉,因此崇禎不得不應付現在的局面。
現在崇禎能夠拿得出手的招數恐怕只有加官進爵這個路了,給左良玉一個爵位?無功而授爵,恐怕也不是什麼好的辦法。崇禎催了戶部和兵部很久,希望他們能夠擠出一些糧餉來,但是現在國庫空虛,哪裡還能拿出這麼多的糧餉。現在只有崇禎自己掏腰包這一個辦法了,可是崇禎卻不捨得自己的內帛。
第二百三十九章 無奈之君
禎還沒有想到如何讓左良玉乖乖的北上,關外就傳來他無奈的訊息,剛剛出任薊遼總督不久的楊繩武病了,而且病的不輕,連話都說了,請遍了關外名醫,卻沒有絲毫的效果,最後連廣寧最有名的醫生都素手無策,告訴楊繩武的心腹準備後事。
楊繩武一病,關外最大的文官便是遼東巡撫邱民仰了,邱民仰給崇禎上了一封奏疏,崇禎看到邱民仰的奏疏心情更是不好,將一個小太監杖斃,遠遠緊緊是這個小太監走路的時候聲音太大,一時之間,所有的太監宮女都躡腳走路,那個走路的動作讓人看起來不由噴飯。
本來崇禎想著用楊繩武來抑制田羽,不想楊繩武剛一個月就病的不行了,他這時候的第一個想法便是楊繩武在裝病,崇禎想起楊繩武出京前的種種推脫,更加確實了這樣的想法,他勃然大怒,讓監察御史去錦州親自核查真偽。
監察御史剛剛出山海關,楊繩武病死的訊息就到了山海怪,弄得監察御史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去吧,人都死了,難道病能是假的,不去吧,自己還沒有到錦州,不知道最近似乎已經喪失理智的崇禎會不會因此而責難於他,最後這個監察御史一咬牙,還是踏上了錦州之路,這下子崇禎沒有說的了吧。
崇禎聽說楊繩武的死訊後,心中有些煩悶,看來自己這些天太敏感了,總是以為這些大臣都在欺騙自己,崇禎頹然的躺倒在龍椅之上,他地心實在是太疲倦了,風雨飄搖地大明對於他來說已經獨木難支,自己登基十五年了,這十五年來,自己無論如何努力,大明卻總是一天天衰敗下去,眼看著就要做亡國之君,崇禎這時候真的累了,也倦了,可是他實在是不希望祖宗的基業就這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