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逐鹿崇禎末年 > 第218部分

第218部分(第2/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神印:黑夜女神今天篡位成功了嗎神只:從哥布林開始劍網三:沙雕玩家助我超神全民大航海:我把船開上了海島網遊:開局2888億個屬性點神秘復甦:此世之暗王者:富婆寵溺這個射手太猛了!沒有人比我更懂木筏求生網遊:一刀劈死神網遊:神秘玩家航海玫瑰海上求生,普通的我竟然成了強者別人玩遊戲,我修仙無職法師海島求生,從每日情報開始無限流:漂亮NPC只想完成任務戶外見聞錄全民永夜:只有我能看到彈幕提示星啟:餘生與你的宿命之旅穿越艾澤拉斯,但我是一個石匠

在空中劃出一條美妙的弧線,正刺中那名親兵的喉嚨,那個親兵連叫都叫不出來,雙手捂著脖子就跌落馬下。鄭天宇刺殺了一名親兵後,根本就不停頓,再次刺向謝君友,謝君友被鄭天宇所表現出來的氣勢所懾,連忙策馬躲避。剩下的那名親兵揮舞著馬刀朝著鄭天宇衝了過來,鄭天宇不理那名親兵,朝著謝君友衝去。

那名親兵看到謝君友危,用馬刀刀柄狠狠的撞擊了一下馬臀,馬匹受痛,竄了出去,就差半個,馬身就追上鄭天宇,那名親兵瞧準機會,馬刀去勢如電朝著鄭天宇後背砍去,鄭天宇的後背如同長了眼睛一般,在馬身上一翻,用右腿支撐整個身體,亮銀槍毒蛇般刺了出去,能在馬上做出這樣的動作,恐怕連嶽晟都自愧不如。

那名親兵哪能夠躲得過去這槍,被鄭天宇刺於馬下。鄭天宇一抖腕子將槍收了回來,翻身回到馬上,這一招前後用了不過兩三秒的時間,謝君友還沒有逃出去多遠,鄭天宇催馬直取謝君友。

鄭天宇騎乘的馬匹是一匹雄峻頓河馬,是鄭天宇在軍事策論大賽中獲得第一名的獎品,騎起來又快又穩,衝勁十足,因此鄭天宇十分喜歡。這匹馬全身都是黑色,唯有四個蹄子是純白色,鄭天宇給這匹馬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踏雪。有人曾出五百兩銀子想買,鄭天宇都沒有賣,可見鄭天宇多麼喜歡這匹馬。

謝君友和鄭天宇一個,一個追,馬匹的速度可以說就決定著雙方的命運,謝君友騎乘的馬匹也是好馬,但與鄭天宇的踏雪比起來就差得遠了。謝君友只跑出去十多步的距離,鄭天宇就趕了上來,謝君友感覺到鄭天宇追了上來,但不敢回頭,只是死命的催馬。

匆之間,謝君友看到自己手下的一個將領率領十多騎騎兵在不遠處與明軍廝殺,忙大聲喝道:“子欣,救我。”

子欣聽君友的聲音忙率領手下朝著謝君友衝了過來,鄭天宇看到對方有騎兵來救,知道給自己的機會不多,忙連連催促踏雪快走。踏雪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意一般,展開四蹄,疾風一般就追了上去,謝君友看到子欣率領的騎兵距離自己已經不足五步,心不由放了下來,他微扭著頭朝著後面看去。一臉笑意的鄭天宇突然闖進謝君友的眼簾,雙方距離不過一臂左右,嚇得謝君友啊呀一聲,冷汗滿身,正要勒馬轉向,鄭天宇喝道:“你給我過來吧。”一把就抓住謝君友的手臂,將謝君友拉上了他的馬匹,謝君友摸出匕首正要刺向鄭天宇,只感覺後腦一疼,就昏死過去。

子欣看到謝君友被鄭天宇活捉,大怒著就朝著鄭天宇衝了過來。在鄭天宇擊昏謝君友之後,亮銀槍一順,封開子欣砍向自己的馬刀,勒轉馬頭回到自己的隊伍之中。

子欣率領十幾名騎兵衝過來準備營救謝君友,鄭天宇手下的騎兵哪能讓子欣如願,紛紛殺了過來,用了不到半柱香的功夫,子欣手下的十幾名騎兵九死五傷,子欣的右臂也中了一刀,鮮血噴濺,觸目驚心,子欣看到無法營救出謝君友,率領五個受傷的騎兵逃命而去。

【元旦快樂!!!】

元旦了,又是一年的開始,為了感謝眾位2009年的支援,今天更新一個大章節,感謝眾位近一年來的支援,讓逐鹿崇禎末年走到了現在,成了一百多萬字的大部頭,準備在一月份結束本書,喜歡逐鹿的朋友多支援支援吧。

第二百八十九章 敵襲!虎豹營之強悍

天宇活捉謝君友之後,謝君友率領的大軍失去了統不由混亂起來,在將領的率領下各自為戰。謝君友率領的騎兵本來就不是“仁”字營和陷陣營的對手,現在沒有了統一的指揮,情況更加危險,流寇將領們知道再不突圍,極有可能被圍殲,因此率領手下狠命衝擊,準備突圍而去。

劉芳亮那邊的情況還好一些,雖然處於劣勢,但沒有潰敗的危險,因此李自成一直將注意力放在了謝君友這支騎兵的身上。李自成原本還時常能看到謝君友的大,大附近集中了不少騎兵,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李自成突然發覺謝君友的大已經不見很久了,本來他還以為漫天的灰塵影響了自己的視線,但他再次看到“仁”字營的營旗的時候,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未必是一廂情願,而逐漸混亂的騎兵隊伍也讓李自成心中忐忑不安。李自成瞧了一眼劉芳亮那邊,漫天的灰塵幾乎已經將交戰的雙方掩蓋住,模糊的能夠看到裡面一些衝殺的騎兵,反觀謝君友這邊,灰塵較之剛才清淡了許多,露出裡面鮮血和泥土滿身的騎兵來。騎兵對戰,廝殺越激烈,灰塵就越濃厚,現在謝君友這邊的灰塵清淡下來,意味著廝殺的強度已經弱了下來,廝殺的強度弱下來,有兩個可能,雙方勢均力敵,死傷眾多,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我有一間客棧穿貓咪圍裙的男人吃心一片橙花天風明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