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部分(第3/4 頁)
“換身短打扮,孤給你一炷香的時間把立政殿打掃乾淨,把這個白痴女人帶走,辦不到你今晚就不用吃晚飯了!”
把當朝最得寵的徐婕妤當傭人使喚?眼看著徐盈脫掉貴妃鳳袍與繁瑣的步搖,委委屈屈收拾起掛在房樑上的白綾以及地上凌亂的凳子,執失思力,宇文節,李道宗幾個人忍不住再一次無奈搖了搖頭。
這事兒也只有閩王能幹得出來!
偌大的太極宮一個時辰後終於重新恢復了平靜,不管願不願意,太監宮女們都在閩**隊的喝令下按照平時的典籍制度重新運作起太極宮來。
戰火被撲滅,直接從龍首原上調撥工匠修葺受損的宮殿,被斬殺的千多北衙禁軍屍體被拖走,地上的血跡也被灑水沖洗乾淨,傍晚時分,似乎一次宮廷武裝政變沒有出現過一般。
而且在太極宮中執勤的,居然還是那些北衙禁軍。
永輝政變中,投誠加俘獲的北衙禁軍足足有一萬八千多,閩軍剛佔領太極宮不久,居然就有不少太監閹人冒了出來,主動為閩國指路,那些禁軍可信,哪些是李治鐵桿需要清除,哪些是是中庸派可以信任,以這些宦官封了個新官名觀軍容使,傍晚時分,一萬五千被打亂的北衙禁軍納入了閩國囊中。
快十年前,在草原上李捷第一次血腥鎮壓突厥叛亂後,曾經將一批突厥叛亂貴人子弟衝入皇宮作為宦官,十年時間,足夠這些人成長起來了……
初唐頭一次,宦官的勢力滲透到禁軍中,不過此時人心散亂,倒也沒有人注意到這些個小小的八品觀軍容使宦官,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那個至高位置上,不管是擁著大理寺天牢中家人出獄的大小官員,還是長安附近各個世家們。
傍晚時分,一大批人又是被攆出宮去,這其中居然包括失魂落魄的千騎中郎將王陵以及垂頭喪氣的長孫無忌,李治的勢力大部分遭到清理,一些頭頭腦腦卻沒有被關押屠戮,反而都被放了。
彈著滿是灰塵的官帽,望著夕陽斜下中個還是那麼莊嚴肅穆的太極宮,長孫無忌真是滿目的迷茫,從閩軍騎兵衝破了北衙禁軍軍陣後,長孫無忌已經做好了殉死的準備,權力面前從沒有親情之說,別說他長孫無忌是李捷岳丈,親爹都不行,歷史上子殺父,父殺子的事情還少嗎?
可偏偏,軍官搜捕了一通後,放了他,而且如果光放他一個也許李捷念舊情,還把其餘主要禁軍將領放了,這可就耐人尋味了。
政治上,從沒有毫無含義的舉動,甚至政治人物傳那件衣服都有可能具有特殊的意思,還真琢磨不透李捷究竟是什麼意思,一面夾雜在人群中,在閩國騎兵呵斥下漫步向外走著,一面長孫無忌滿是迷茫百思不得其解。
這功夫,忽然陣陣馬蹄聲嘹亮的在御道上響起,數百騎兵護衛著一輛裝飾華麗的四輪馬車在皇宮大內跑得飛快,平整的龍尾道讓包著充氣厚牛皮的馬車輪跑的異常平穩,繞過了甘露殿直奔著皇宮側面立政殿方向奔去,轉瞬即逝。
看著上面的楊字小旗獵獵生風,長孫無忌又是疑惑的捏起了下巴不過猛然間老傢伙頹廢的眼睛忽然一亮。
能讓李捷如此興師動眾,吳王李恪,蜀王李愔都有點不夠格,惟有李捷生母,大楊妃楊淑妃才有這個可能逼李捷鋌而走險,而且事實上也是如此,二王入獄兩個月後閩國僅僅透過小手段來營救,李治欲處決二王的訊息最近才定,楊妃被李治強遷入感業寺不過半月時間左右,閩國凌厲的兵甲就殺進了長安,從時間上算李捷剛得到訊息就從閩國動身了。
再梳理,攻下皇宮後,李捷沒有奔皇帝大殿甘露殿太極殿,而是直奔長孫皇后居住過的立政殿,李捷對楊妃的重視就可見一斑,李世民生前楊淑妃一直無緣皇后之尊,李捷這是要替生母硬爭出這個名分來。
李治處理這次叛亂的表現其實還是可圈可點的,各種陰謀齊出,大搞株連,安插親信,甚至迫害兄弟,從皇帝角度來講都沒錯,李治錯就錯在沒有掂量清楚自己兄弟的實力,而且在仁孝大義的大環境下對楊淑妃下手。
不過政治永遠是這般變幻無常,長處有可能又是短處,弱點也可能變成優點,一下子想到了應對的方法,長孫無忌整個人都輕鬆了下來,胖乎乎的臉上帶著微笑,居然大步流星出了皇宮,看的王陵等人側目不已。
另一頭,如今已經站在天下之巔的李捷,正與匆匆包裹完被拷打傷口的李恪李愔一起恭敬地等候在門口。
馬車上,幾個貼身的侍女滿是緊張,費力的將楊淑妃抬了下來,跟在後頭,一身道袍打扮,活躍於閩國上層的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