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部分(第3/4 頁)
一刻鐘,這才憂愁的抬起頭問道:“蘿兒還是在新常州不肯回來嘛?”
眼看著李捷憂愁的模樣,武媚娘也是滿腹的心疼,不過她畢竟是做大事的人,咬了咬牙,武媚娘重重抱拳拱手拜下,凝重的說道:“郎君,這畢竟是為了閩國,郎君如此憂心中原,應該更不願意看到自己花費心血建立的閩國陷入分裂與戰火中吧?”
“就算長孫妹妹不再是王后,吾等依舊會一如既往尊重她,長孫妹妹遲遲不肯回京師,也是怕郎君您為難,與其拖延為難,還不如快刀斬亂麻,長痛化為短痛。”
“請殿下明鑑!”
聽著武媚孃的勸告,李捷再一次深深吐出一口濁氣,終於無力的從桌上印盒中抽出了閩王大寶,隨手遞給了武媚娘。
“去吧。”
“謝殿下!”很鄭重的躬身一拜,武媚娘這才雙手託著這閩國第一玉璽出了門,片刻後,在一群宰相眾目睽睽下,正式冊封李瑾為閩國世子的詔書蓋上了閩國玉璽,正式生效。
老老少少七八個宰相幾乎同時舒了口氣,老奸巨猾的許敬宗都是如釋重負的捋了捋雪白的鬍鬚,感嘆道:“我閩國神器,安已!”
次日的大朝會上,幾乎在京師有資格上朝的文武百官都來了,尤其站在前列的禮部尚書蕭盛,御史大夫蕭婁竟,還有禮部右侍郎蕭成,一個個蕭家人滿是喜色,如今,他們江左蕭家要成閩國第一外戚了。
還是如同以往那樣,遲到一小會後,李捷這才登上金蓮花寶座,威嚴的接受群臣叩拜,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身穿定製蟒龍袍的二王子,直隸郡王李瑾站到了整個文官行列的最前列。
早就在三天前,宇文節就提出了儲君問題,如今看著這架勢,下方五六品的小臣都看明白是,閩王已經做出了正式答覆,每日早朝工部,御史例行彙報又沉又長的官樣文章都快了幾分,朝廷以高效率,處理完了以往一個時辰才能處理的事情。
按照商量好的順序,幾個宰相互相對了一下眼色後,還是由新加入的鳳閣侍中宇文節出馬,拱著手除了列,深深拜下。
“啟稟殿下,前龍朔國難,世子失德,被貶為庶人,然世子乃天下安穩之本,不可長期空缺,吾王雖壯年鼎盛,依不宜空懸,臣懇請殿下早立儲君,以安國本。”
“奏請殿下早立儲君,以安國本!”跟著,王玄策,王微,狄仁傑等具是分分跪地請求,眼看著一幕,後面跟著的百官當然也是心如明鏡,跟隨著一同跪下請求,這一次,果然李捷沒有再回避,而是拂袖命道:“如此,諸卿認為和人適合當儲君?”
這就是廢話了,當下李捷就三個兒子,長子李讓被廢,三子海郡王李恭又跟著他乾媽秦卿去了孟加拉,處理閩國商會投資的運河,目前唯一人選也就是跟隨李捷西征,跟著群臣共患難過的直隸郡王李瑾了。
“直隸郡王年少聰慧,英果有類先帝,追隨殿下西征,屢建軍功,能文能武,臣推直隸郡王。”
又是宇文節率先出列,他是老臣,又是新人,如今到了閩國重新燃起了雄心,急需要功績樹立權威,何等功績有擁立之功更打?這也是宰相們商議的結果,隨著宇文節說完,群臣們再一次更整齊的跪伏在地。
“臣等推舉直隸郡王為世子!”
就算明知道這時候應該表現得謙虛,但李瑾依舊興奮的小臉通紅,跪伏在地目光炯炯的看著李捷。坐在金蓮花龍椅上,李捷也是沒有摩擦,直接對著李瑾揮起了衣袖。
“修身,若孤封你為世子,汝當如何履行世子指責?”
“回稟殿下,兒臣承蒙殿下與群臣不棄,不嫌兒臣年幼愚鈍,兒臣當為群臣表率,仁孝殿下,寬待同僚,勤儉恭敬,嚴於王事,以報殿下。”
“好,斯婆羅提陀,宣旨!”
聽著李捷的命令,一旁的中書官斯婆羅提陀立馬恭敬的一彎腰,從衣袖中掏出了長長的聖旨,尖銳的嗓音洪亮的響徹了偌大閩王殿。
“傳閩王詔,建立儲嗣,所以成洮守器,所以繼文統業,時唯典常,祭我祖先,克享天祿,直隸郡王李瑾,少年老成,襲聖生德,仁孝恭謹,特立為閩國世子,欽此。”
“兒臣叩謝聖恩!”臉更加通紅,李瑾興奮的叩拜在地,群臣也是一同叩拜,山呼萬歲,卻誰都沒有發現,坐在金蓮花龍椅上的李捷卻似乎心不在焉。
“世子立儲大典將於三日之後晚於太廟舉行,著王室,勳貴,各級官員,各族族老一應觀典!”
中官尖銳的聲音再次響起,群臣亦是叩拜在地,再次山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