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第1/4 頁)
涇原路副都部署狄青率軍兩萬進入京師地界,並駐紮到中牟縣。
十五日,丙辰。
日出後,遼國的鐵甲大軍在開德府以北的南樂、朝城一線發起了冬季攻勢,數千騎兵縱馬衝過宋軍的連營,在日落前將戰線推進至古鎮清豐。
隨後的半個多月裡,遼國再次增兵,前線總兵力達到六十萬,源源不斷透過邊關朝大名府而來。
北宋慶曆八年一月,御史中丞王拱辰上書請求改元。
翌日,曹皇后下旨改元,從即日起,為大宋朝的靖康元年。
普天同慶,大赦天下。
數日後,大寒將至,甲午。
開德府濮陽城外的冰天雪地中傳來了隆隆的炮聲,剎那間硝煙四起,喊殺聲從四面八方襲來,迴盪在大軍林立的平原上。
百面戰鼓擂響,趙澤披掛上陣,策馬來到環州軍的方陣之間,高聲吶喊道:“兄弟們,今日一戰讓遼國的混蛋們見識見識咱們環州男兒的厲害,為了大宋,也為了家中妻兒老小,戰死的弟兄們,咱們要奮勇殺敵,殺他個片甲不留!”
大陣中八萬七千大軍一齊怒吼,刀槍高舉,汴梁城百里外的白馬山下的平原人山人海如波浪般盪開。
幾乎同時,遼軍三路兵馬也發起了進攻。
西路南院大王耶律求翰、太子耶律德華出兵相州,直撲滑州而來。
中路和東路是遼國皇帝耶律宗真的御帳親軍和北院大王耶律仁先、晉王蕭孝先、大將蕭惠的四路人馬向鎮守在開德府一線的范仲淹京師禁軍和二十五路宋軍勤王兵馬殺來。
決戰一觸即發。
白馬津前,楊文廣催馬向前,長槍一揮,高喊道:“前軍,衝鋒!”
緊跟著一馬當先,掠陣朝前衝去,環州軍前方五陣齊出,決堤洪水般衝向正在渡河的遼國鐵騎。
狂奔了百餘步後,迅速結成密集陣形,緩緩推進。
抵擋在最前邊的是第一陣環州軍的五千重盾手、六千長槍兵,殿後的是第二陣晁方、李鐵槍、陳順、滕雄率領的弩弓手萬人大隊。
趙澤策馬站在高坡之上,凝神望著奔湧而來的遼國鐵騎,南院大王耶律求翰旗號,只見那面黑色的雪狼大旗於千軍萬馬之中迎風招展,象是大海中的一面風帆。
片刻後,趙澤一揮手,下令道:“開始行動!”
一直伴在趙澤身旁的張載馬上放下手中的單筒望遠鏡,轉身朝山坡下待命的傳令官焦振華下令道:“投石機發射!”
眨眼間,數千只裝著環州石油的瓦罐掠過白馬津上空從宋軍大陣的兩翼朝著冰封的河道飛去,狠狠地砸在了正在透過的遼國大軍頭頂,數百遼國騎兵被這突如其來的大瓦罐砸落馬背,更多的人則是被己方戰馬踐踏致死。
正在對面觀戰的遼軍主帥南院大王耶律求翰見此情景急忙問身邊的太子耶律德華,說道:“太子殿下,這是什麼戰術?”
耶律德華大笑道:“我看八層是想火攻!”
“什麼,火攻,那咱們的一萬鐵騎豈不是?”
遼軍主帥南院大王耶律求翰的話音未落,宋軍的陣中射出了三波火箭,剎那間點著了河道中的石油,烈焰騰空而起,瞬間製造了一條不可逾越火海,將衝鋒中的遼國鐵騎攔腰截斷,近千人身陷大火之中,遼軍的攻勢就此中斷。
再說已經衝過白馬津的數千遼國騎兵正以極高的速度衝向迎面而來的宋軍盾陣,還在兩箭之地時便放了三箭,進入一箭之地後,也拼了命射出了兩箭。
黑壓壓的箭雨射翻了大片宋軍的長槍手,但並沒有撼動環州軍的陣形,也沒有影響他們的戰意,前軍的五大盾陣仍舊如磐石般屹立在箭雨中。
眼看著就要撞到一塊,衝鋒中的遼國騎兵突然轉向紛紛散開,朝著宋軍盾陣間的空隙撲去。
此時,楊文廣正在陣中,急忙命身邊旗手搖旗吶喊,五大盾陣得令後馬上收縮,間距不到半人。
千餘遼國騎兵在策馬狂奔的途中被如林的長槍刺落馬背,更多的則是在透過大陣後被緊隨其後的弩弓手射殺,能夠穿過宋軍五座大陣的遼國鐵騎幾乎沒有,僥倖躲過第二陣弩弓射殺的,也悉數被斬殺到第三陣牧雲寒、焦演、任遷的刀槍下。
同一天,涇原路副都部署狄青在滑州以西的延津縣城外十里處與遼軍遭遇,雙方在河岸上展開了激戰,遼軍仗著騎兵眾多不斷髮起衝鋒。
狄青用三千刀盾手誘敵,將遼軍引到酸棗林一帶,用弓弩射殺了千餘人,小勝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