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部分(第1/4 頁)
“正是,正是,顏行兇猛,當小心謹慎為妙。”
這話頓時引來一片附和之聲,這樣的將領焉能帶兵?這樣的軍隊焉能打仗,岳雲山只能搖頭苦笑不止。
此時又有飛馬來報:“賊四偽翼將軍石匪達開,使偽定虜將軍侯明。督三千騎,侵擾陝西!其部已經連克靈臺、鳳鴛等地!”
那些清軍將領聽了非但沒有擔憂。反而一個斤,喜動顏色,好像來的不是百戰軍,而是自己的援軍一般:
“將軍,和李世賢相比,終究還是石達開的威脅更大一些,此番石達開以侯明為前鋒,我料石達開必然親率大軍在後,目標必是西安,畢長壽所部救無可救,一旦西安有失,我等皆成喪家之犬,將軍何不督率大軍,轉回西安防禦?”
又是一片贊同之聲,到了這個時候,岳雲山心裡也清楚得很,這仗已經再也沒有辦法打下去了,不光軍心散了,就連這些指揮軍隊的將領之心也已經散了
八五八年三月初三,百戰軍蕩寇將軍李世賢督軍猛攻畢長壽所部。畢長壽咬牙苦苦堅持三天,至初六,鎮安、讓和等地接連丟失,清軍軍心動盪,不斷開始出現逃兵。
所謂的清軍“善守之將。”到了這個地步也已經黔驢技窮。
初八,在李世賢猛攻之下,清軍左翼大股士兵譁變,戰場到戈,頓時讓清軍整個側翼,完全暴露在了百戰軍的直接攻擊之下。
初九,已經無路可退的畢長壽遣人商量投降,提出三點要求,諸如准許部分清軍將領回到西安等等條件,李世賢不準,復又揮軍猛攻。
是夜,清軍主營部分士兵譁變,企圖挾持畢長壽為人質,以換取自己性命,幸得畢長壽手邊親兵死戰。這才平息這次譁變?
但事態發展到了這一地步,畢長壽知道這仗已經沒有辦法再繼續打下去了
初十,在李世賢強大的軍事壓力之下,畢長壽再次請降,並且廢除之前三點要求,願意率殘餘之清軍,全部無條件投降百戰軍!
李世賢許之,三月十一日,清軍將領畢長壽率全部士卒投降,此戰陝西三千清軍精銳全軍覆滅。
隨著畢長壽的投降,陝西重鎮。西安門戶洛南,也順利落到了李世賢手中。
由洛南至西安,從此清軍再也無險可守。
此刻似乎為了呼應李世賢連番大捷。定虜將軍侯明也開始在西安發起強勁攻勢。
歧山、扶風等地相繼為侯明攻克。侯明騎兵所到之處,清軍無不聞風而逃,無有敢與之交鋒者,短短十餘天時間,後面居然連克十餘座城池。
並不是說百戰軍的軍力已經強大到了什麼地步,而是現在的清軍已經根本不能稱之為軍隊。
將領無心戀戰,只想著如何保全自己,因此只要百戰軍一出現在戰場之上,這些清軍將領想的不是如何迎擊,而是如何逃跑,甚至走向敵人投降。
將領尚且如此,又能夠對那些士兵再多要求一些什麼?
而不斷傳來的敗報,也讓坐鎮西安的鄧爾慎感覺到了末日已經來臨
那爾恆和自己那些部下並不一樣,在鄧爾恆燦心裡投降這兩個字是不存在的。
“臣於陝西任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賊禍亂陝西,橫行無忌,兵鋒所到之處,竟無一兵一將願意為朝廷一戰,多有戰場倒戈,獻城而降者,臣縱有心殺賊,亦無力迴天 。
那爾恆落下了筆,心中一片淒涼。
“兵鋒所到之處,竟無一兵一將願意為朝廷一戰 ”這是戰場最真實的實情,也是鄧爾恆最無奈心情的體現
李世賢所指揮的百戰軍,好像一把最鋒利的刀,而持著這把刀的,是一個最嫻熟的廚子,這個廚子正在用手裡的這把刀,一點一點,一寸一寸,把那爾恆身上的肉不慌不忙的割去。
那爾恆感覺到渾身已經只剩下了一副骨頭架子,所有的鮮血和精力正在逐步離自己而去。
忠臣,做個大清的忠臣
正文 第三百二十章“忠王天王”
更新時間:2010…7…3 16:22:11 本章字數:7703
乎世賢的兇猛推講。對幹夏侯清而言,是個巨大壓力,譁後發而先至,先於夏侯清鼎定陝西之地,這也讓夏侯清蒙受了難以訴說的難堪!
做為張震身邊最重要的謀士。夏侯清始終認為在用兵排程之上,整個軍政府沒有人是自己的對手,但現在李世賢卻後發而先至,早於自己克定陝西,無疑這是讓夏侯清難以接受的。
李世賢在夏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