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部分(第3/4 頁)
徽。不過目前安徽戰事不緊,所以考慮了下,暫時請威將軍駐守江蘇,練熟悉士卒,目前我軍進兵河南、陝西等地,一旦得勝,需要一位得力要員鎮守,到那個時候我還要麻煩威將軍了,還請威將軍千萬不要推脫。
我的新軍火槍使用在八成以上。又配置大量火炮,咱也不說客套話。和威將軍之前帶過的軍隊,只怕稍稍有那麼一點不同之處,威將軍恐怕還要熟悉一下,才能把這支部隊鍛鍊成無堅不摧虎狼之師”。
對於封自己多大官職,左宗棠倒並不如何在乎,但是一支部隊配備了八成以上火槍,又有大量火炮支援。的確正如張震說的那樣,左宗棠從來也沒有帶過這樣的部隊。
像左宗棠這樣立志要把自屍,的名字寫進史書的人,是絕對不會輕易放棄這樣的機會的。
或許左宗棠降的並不是張震。左宗棠真正降的,是百戰軍,或者更加準確地說是左宗棠這樣人物心中的一個夢想
而隨著左宗棠的歸順,在百戰軍軍事體系內,開始逐漸出現了“內軍。和“外軍。的雛形。所謂“內軍。”指的是以謝逸、張榮澆、司馬啟明這些人為首,長久以來一直跟隨張震南猛的戰的老部下。
所謂“外軍。”指的是石達開、李世賢、左宗棠這些降將。
這雖然只是一些好事之徒私下裡的叫法,但是“內軍外軍。之分。在某些方面固然能夠激發起彼此競爭,在某種程度上短期內提高戰鬥力,但從長久來看,“內軍。和“外軍。之間本來就有著很難調和的矛盾和利益衝突。
“外軍”將領,大多提升迅速,比如百戰軍中唯一的一等和二等將軍。都出在“外軍。”但是在“內軍”將領看來,無論那些降將取得多大官職,都無法和最早軍政府制定的軍銜相提並論
而在“外軍”將領看來,軍銜的迅速提升,極大鼓舞了他們計程車氣和信心,尤其是降將的身份,更加促使他們儘量的用戰功來彌補,對於那些“內軍”將領,他們中的許多人都一致認為完全是靠了大帥之恩才攀升到了現在的位置。
即便是在石達開率領的遠征軍中,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侯明這些人毫無疑問的應該歸屬到“內軍”將領,儘管在作戰時候。不非“內軍外軍”皆都通力合作作戰,但一到戰鬥空閒時候。這些將領之間涇渭分明,“內軍”就是“內軍。外軍”就是“外軍。”彼此之間絕不往來。
做為統帥的石達開,從來沒有什麼內外之分,他所想的就是任何儘自己最大努力,儘快穩定四川形式,而自己部下之間的派系之分,也讓石達開清清楚楚看在了眼裡。
石達開曾經舉行過幾次酒宴。邀請這些內、外軍的將領一起喝酒,企圖在酒宴之上緩和彼此關係,但效果始終都不明顯。
其實張震也很清楚這些情況,他曾經悄悄地對莫黑說過:
“你們曾經幾次勸說我登基稱帝,當皇帝誰不想?說心裡話我想,想的要命,當皇帝多好,君臨天下。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可是現在看看咱們軍隊,我又覺得當了皇帝未必是件好事。
你看看無論是我指揮的百戰軍,還是石達開指揮的遠征軍,居然給我弄了個內軍、外軍出來,現在我還活著,還能鎮住那些將領,一旦等我死了以後,他們之間的矛盾勢必爆發不可,真等到了那個時候,恐怕就不太好收拾了”。
莫黑有些不以為然:“大帥,像這樣的矛盾,古往今來自古有之,也沒有見到哪個英明天子毀在了這樣的事情上,職下以為,要解決其實也簡單,只要制定出了完善的制度來管理和監督這些將領,就不會出什麼事情,這和當不當皇帝其實是沒有關係的 。
“完善的制度?我當然知道完善的制度有用。”張震笑了一下,好像在那沉思什麼:
“制度是皇帝定的,在某個特定的時期有用,但皇帝一樣可以破壞這個制度,因為皇帝的話是任何人都不能反駁的。可是在這位英明天子死了之後呢?繼任的皇帝會怎麼做?
漢武帝、唐太宗,這些皇帝都算的上是英明天子刃舊折軍倉力以赴猛攻兩湖,兩湖形勢炭笈可危啊,大帥鞭一們只出物資,絕不出人,但我看戰爭一旦進行下去,到了曾國藩實在無法堅持的時候,從咱們自身的利益考慮,大帥也非出人不可”。
說著看了一眼司馬啟明,意味深長地說道:“少雲,你看目前大帥身邊,那些咱們老人,都帶著軍隊各自鎮守邊境,有的直取河南、陝西、短時期內絕對無法抽調兵力。大帥身邊可以動用的讓大帥信任的將領我看也只有你了。
司馬啟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