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部分(第3/4 頁)
容閩怔了一下。不知道應該點頭還是搖頭。自從回到國內以後,自己已經先後去了北京和金陵這兩個地方,但卻都讓自己失望了。按照這兩個政權的表現來看,中國不會出現大帥嘴裡的那種強大。
“聽說先生有治國的建議。本帥很想聽一見先生的見解
大件的忽然問話,讓容鬧遲疑了一下:“是,大帥。容閣以為中國若要強大。必須要先做好下面七件事情。
按照科學原則組建軍隊創辦陸軍軍官學校培著有學識、有才幹的軍官。三、創辦海軍學校,建設海軍。四、組織良善文官政府,聘用有才智有經驗的人擔任各行政部門的顧問。五、創立現代銀行、金融制度。釐定度量衡標準。六、為國民建立各級學校教育體系,把《聖經》列為主課之一。七、建立各種實業學校 。
張震一邊聽著,一邊微微點頭:“先生可以到我的轄區到處去看一看,先生的七條建議大多都能夠看到軍政府早就在那做了 ”
容閣吃驚地睜大了眼睛,這個時候張震又繼續說道:
“不過我的學校裡,從來不去看什麼《聖經》,洋人那裡有的東西可以學,有的東西那就未必一定要學了。小。
說著張震站了起來:“走,先生,今天你來得巧,我帶你去看一樣東西。”
跟在大帥的身後,卻發現大帥居然來到了城門口,不斷向看著,好像在那等著什麼人似的,過了一會,遠處傳了馬蹄之聲。
張震興沖沖地迎了上去,朝著那個方向擺了下手:“英王,我就知道你一定會來的”。
“英王?。容閣吃了一驚,那行,太平天國的英王?他不是正奉了洪秀全的命,在領兵攻打蘇州嗎?怎麼現在卻居然進了蘇州,好像和大帥還是朋友一般?
來的果然是太平天國的英王陳玉成,沒有帶著一兵一卒,孤身來到城門,翻身下馬:“張帥要給我看什麼,還特意派人送了信來?”
“一會你們就知道了,來,來,給你們介紹一下,這位是太平天國的英王,這個。是有從金陵出來的容鬧先生
張震的話讓陳玉成輕輕嘆息了聲,自己聽過容鬧到了金陵,卻沒有想到容閣卻又從金陵跑了出來,難道天國連一個人才也都留不住嗎?
上了馬。張震笑嘻嘻地說道:“英王果然好膽色,孤身來到我的這裡 。說著面色暗淡下來,低聲說道:“英王,還有一個不好的訊息要告訴你,幹王,你們的幹王死了”
陳玉成身子一震,僵在了那裡,等聽完了前因後果之後,陳玉成完全就傻了。
“國之道。尚禮儀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今求之一藝之末,而又奉夷人為師,無論夷人詭誦未必傳其精巧,即使教者誠教,學者誠學。所成就者不過術數之士,古今來未聞有恃術數而能起衰振弱者也。”
他給同文館扣上了“變而從夷”的大棍子,警告變革將會使中國人通通歸於外國:
“夷人吾仇也 今復舉聰明雋秀、國家所培養而儲以有用者,變而從夷,正氣為之不伸,邪氛因而彌熾,數年以後,不盡驅中國之眾鹹歸於夷不止。”
又斬釘截鐵的要求:“立罷前議,以維大局而餌隱患,天下幸甚!”
僂仁是咸豐、同治年間被士大夫階層崇敬的理學大師,他的言論足以傾動一時。他的奏摺一出。在京師四處傳誦,沒有人再敢去投考同文館。以僂仁的聲望地位,恭親王不能等閒視之,他不得不回奏,先稱僂仁“陳義甚高,持論甚正”再被迫迎戰,強調“不得已的苦衷”此後十多天裡,兩人交章上奏,針鋒相對,你駁我辯。
在相持不下之時,恭親王只能抓住僂仁所說“天下之大,不患無才,如天文、算學必須講習,博採旁求,必有精其術者,何必夷人?”的話,反唇相譏。說,僂仁知道有這樣的人才,真是“不勝欣幸!”那就不如請太后降旨。讓僂仁保薦數字中國教師,另設一所學校,就請僂仁主持。
這個建議竟然得到慈禧的批拜
慈禧甚至乾脆任命僂仁擔任總理衙門官員,把他拖下士大夫們所厭惡的“洋務”濁水。這一招果然厲害,僂仁氣得在馬上眩暈,幾乎跌落,回家後臉色憔悴,不思茶飯。
僂仁被斥。風波卻並沒有結束。恭親王表面上擊退了反對派的進攻,實際上他的改革方案大打折扣。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一些原本有意來投考同文館的人,也裹足不前。同文館只能勉強維持。
這個局面是恭親王所根本沒有想到的,恭親王萬萬也想不到,不過是開設一個學堂。竟然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