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第1/4 頁)
臣來了之後,見京師裡戒備森嚴,猜測著一旦臣出現的話,必然會很快傳到那些人的耳中,所以臣把兵士安置在了英國人的船上,隻身一人化裝打扮前往恭親王府中,恭親王這才把臣帶到了宮中 。
“康大人真乃智勇雙全之士也。”東太后讚了一句。
恭親王介面說道:“西才,京城裡的這些事情,我在來的路上也都對你仔細說過了,你的看法是應當如何處置?”
“肅順專權,壓迫兩宮太后,此等賊子懷請諸個大人息怒!” 端華一想也是,不過要向一斤,奴才道歉那是萬萬做不到的,肅順嘆息一聲。讓幾位同僚都坐了下來:“可嘆我等為朝廷盡心盡力,太后卻聽信小人讒言,把我等誣陷為逆賊,這不免讓人心灰意冷。
罷了。罷了,明天我就上斤,摺子,辭去所有職務,回到關外去陪伴著祖陵。從此再也不問政事,哎 。
“中堂大人薦朝廷棟樑,豈可輕言引退二字?。康雪燭忽然上前一步,跪倒在了地上:
“康雪燭之所以冒著株連九族的罪名。來向中堂大人密報此事,心中決然沒有半點私心,為的都是國家而已!
中堂大人,眼下國家凋零,賊亂四起,正需要中堂大人和列位大人上下一心。重振朝們的時候,中堂大人若是在這個時候一走了之,朝廷還可以依靠誰?
況且難道中堂大人走了,那些人就會放過大人?大人的結局反而比現在更加不堪!康雪燭為天下計,懇請中堂大人三思!”
肅順又哪裡肯真的走了,但康雪燭的這些話卻讓肅順心裡大為感動,竟然站起身來,攙扶起了康雪燭:
“西才。西才,你是真正的忠貞耿直的人那,朝廷有你,那是最大的福氣!來。來,你和諸個大人說說,我們應當如何應對方是?”
“誅殺逆賊,掃清朝廷!”康雪燭不暇思索,殺氣騰騰:“禍首者,皆恭親王也!只要擒拿下了恭親王,那些宵小之輩必然束手就擒”。
“話是這麼說,可其中也有一些難處。”肅順聽著點了點頭,隨即說道:“奕 雖然不是個東西,但咱們手裡終究沒有真憑實據,況且,奕背後還有太后撐腰,咱們貿然抓捕,只怕會給別人說三道四啊!”
“為天下計,何須瞻前顧後!”
康雪燭的話讓幾位顧命大臣笑了起來,端華說道:“西才,你的報國之心是好的,但有些宮廷裡的事情,你不知道大行皇帝臨終的時候,雖然命我等為顧命大臣,但是卻又給了太后兩方印壘,以使我等互相牽制。況且奕終究是親王,就這麼沒憑沒據的抓了,那些京城裡的王爺們必然不肯答應,現在又是這樣的時節”
康雪燭在那怔了一下,很快義無返顧地說道:
“康雪燭手下有五百精兵,可以成事!中堂大人不妨在後日朝會的時候。讓康雪燭引五百精兵埋伏於側近,一旦恭親王到了,康雪燭當起本部精兵就地格殺!事敗,康雪燭引頸自別,決然不會牽連到諸位大人。事成。中堂大人只說是兵變,擒拿下了康雪燭,自然也可以給那些王公一個交代,康雪燭百死無悔!”
肅順和那些顧命大臣面面相覷,哪裡想到康雪燭居然想出了這麼一個膽大包天的計發出來?刺殺?這可當真是株連九族的事情。
可又仔細一想,要想避免朝廷出現大的動盪,上下一心保衛京師,似乎這也不失是個辦法。如果恭親王真的死了,那麼宮廷裡的那兩斤小女人也就好擺佈的多了。
“西才。這是要千刀萬剮的啊”。肅順愣愣看著康雪燭,可是心裡卻後後悔起來,自己這話要走出口,萬一康雪燭反悔了怎麼辦?
好在康雪燭渾然不懼:“中堂,為朝廷計,康雪燭一個人的性命又算的了什麼?只要能夠保我大請萬里江山。康雪燭願意去死!”
“壯士,真壯士也!,肅順連連讚歎,只讓人拿過酒來,倒滿兩斤小杯子。舉起杯子說道:
“西才。此次若能成功,你就是我大清中興的第一功臣!等到反賊退後。我必然為你平反!來,先乾此杯,為壯士辭行!”
康雪燭一飲而盡,也不說話,朝著八個顧命大臣作了一揖,大步走了出去。
看著康雪燭的背影,肅順忽然冷笑幾聲:“列位,看康雪燭此人如何啊?。
“我看此人頗有忠義,是斤,可冉的人才。”
肅順仰天笑了幾聲,滿臉殺氣:“你們都上了這個人的當了,我料這必然是奕出的辦法,想借著這個機會,讓我等失去戒心,而後再忽然來對付我們。
康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