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部分(第3/4 頁)
全成功了
沒有過了幾天,紫禁城養心殿裡舉行了“垂簾聽政小,儀式。養心殿正中碩大的龍椅上,坐著全身帝服、年僅六齡的小皇帝載淳。新皇帝身後,是一架八扇黃色紗屏,屏後並坐著兩位年輕而美麗的慈安和慈禧皇太后。恭親王奕
正文 第三百九十二章議和爭權奪利
更新時間:2010…7…3 16:51:13 本章字數:9869
※政轟烈烈開始的北伐,像一把利劍樣直插滿清心臟!
陝西之謝逸、張榮澆、李世賢部,河南之夏侯清、俞鋒部,四”之石達開部,前後大小戰鬥累計兩百餘次,殲敵四萬餘人,無一敗績,勢如破竹。
進入八月,陝西、河南百戰軍以狂風掃落葉之勢,擊破山西、山東之敵,合兵河北,對河北之抵擺出攻擊態勢。
四川之石達開部。鼎定寧夏,會攻山西,次後大部抵達河北,至此,三路合兵,會攻河北之戰略態勢已經形成。
在兩湖之地,左宗棠部連續兩次對格沈噶統帥之滿清新軍發起大規模進攻,首戰殲敵五千,次戰殲敵八年,曾經不可一世的滿清新軍,終於遭遇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剛剛經歷過政變的滿清朝廷惶惶不可終日,匆忙調集僧格林沁殘部,會同河北八萬清軍。號稱二十萬,由僧格林沁統一指揮。意欲死守
。
在僧格林沁接受了這一任務之後,隨即給朝廷上書:
“我軍敗無可敗,雖有十萬之眾,難擋賊軍鋒銳,此戰戰則必敗,敗則京津震動。故臣以為戰不如和 ”
“戰不如和?諸個臣工以為如何?”動嘴的不是有剛剛登基的小皇帝,而是那個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
這個終於開始執掌起朝廷最高權利的女人,面對的卻是一副爛攤子。其實仔細想來。這樣的權利即便掌握了又有什麼用處?
“臣以為,僧格材沁提議似乎可行。”恭亨王在那想了一會,說道:“目前賊軍氣勢正盛,不可力敵,朝廷當遣出議和大使,商議停兵之策。同時請求英法洋夷出面干涉,施加壓力。”
“議政王此言大蔫!”一個上了一些年紀的大臣出班說道:
“時間,現在朝廷最最需要的就是時間!只要能給朝廷足夠恢復元氣的時間,不妨給予賊軍一些好處。甚至是給他們幾塊地,給他們一些銀子,那也沒有什麼太大幹系”
朝堂裡一片竊竊私語,似乎大多數人都贊成這一意見,只有康雪燭聲色不動,直挺挺地站在那裡。
奕注意到了這一點,隨即問道:“康雪燭,你心中有何想法?”
康雪燭上前一步,說道:“皇上,太后,議政王,臣卻以為戰或者可有生機,議和則我大清必亡!”
言才出,眾目睽睽,康雪燭絲毫不以為意,只淡淡說了下去:
“賊軍北犯,為的就是京師,若是不達目的,他們豈肯罷手?此其一也。貿然議和,只會讓將無戰鬥之心,士無必死決心,故臣以為議和則必亡,此其二也。至於請求洋夷干涉,更是提也休提,張震在上海尚且敢和洋夷大打出手。眼下京師在望,不說洋夷肯不肯出面,即便願意出面,難道張震就會肯了?
所以臣以為,只有打,大打,誓死保衛京師。河北有兵十萬,天津有兵六萬,京師又能夠集兵十五萬,加上關外之軍,未嘗不能打,未嘗不能勝…
“康雪燭此私心也!”又是那個上了年紀的大臣開口說道:“康雪燭之師死於張震之手,故康雪燭意欲為師報仇,此言決不可聽,臣堅決贊成議和!”
“臣附議!”
“臣也附議!”
個聲音接著一個聲音,很快議和就成為了主流。
簾子後的兩宮太后在那低聲商議了會,慈禧太后說道:“既然大家夥兒都贊成議和,那就議和罷。著大學士瑞常為議和大使,吏部尚書朱鳳標、戶部侍郎吳廷棟副使,即刻出京議和,這條件嘛,不妨答應的優厚一些,以顯朝廷浩蕩皇威。只是在議和之中,須要有理有節,進退得法,不可失了皇家臉面!”
這議和的事可就定了下來,康雪燭也沒有再反對什麼,只是默默走了出去,後面有個相熟的官員快步上前,只問康雪燭的意見,康雪燭苦笑了一聲說道:
“議和必不能成功。此去徒受其辱而已!”
“翼將軍遠道而來,辛苦!”
了小位將軍百戰百勝,連番大捷,這才真的辛苦。達開在四”天府之國,過的那是最舒服的日子,哪裡有辛苦可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