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部分(第3/4 頁)
幾個年來開拓民主,啟發民生,讓老百姓自己覺得有沒有皇帝都是一個樣的,這有什麼不好?等真正將來中國老百姓覺得不再需要皇帝的那一天了,那麼這斤,國家才是真正的強大了臂賞公尖利的嗓普,朝真雪燭招了招年!”來。來,你眾個滿繃犬忠臣。來和我這個古往今來第一大反賊喝上幾杯!”
讓人解開了康雪燭身上的繩子,康雪燭也不客氣,大步走到石桌之前,端起酒杯就往自己的嘴裡到,放下杯子,不管不顧的一筷子一筷子的往自己嘴裡送菜。
張震也不催促。等到康雪燭的筷子稍稍停頓:“康雪燭,我網還在和部下討論,你說你是忠臣呢,還是漢人裡的敗類呢?”
“在朝廷眼裡。我是忠臣,在你們的眼裡,我當然就是敗類!”康雪燭放下筷子,居然一點也不隱瞞:
“可大明都已經亡了多少年了,難道我還要繼續去效忠大明嗎?我生是大清的人,死是大清的鬼 ”
“知道,知道”。張震趕緊揮手讓康雪燭停了下來,這話聽的自己耳朵裡都快出老繭了“康雪燭我今天不是來和你辯論忠臣還是敗類的,就是想在審判你之前,好好的和你聊一聊。
你說你這人也算是個人材了吧?率領兩萬新軍,橫掃兩湖之地,逼的曾國藩都自焚了。回到北京之後,又協助滿清朝廷,平定了肅順之亂,可你說說,你這麼賣力的為滿清效力,了這滿清為什麼還是亡
?。
康雪燭想也未想。大聲說道:
“這天下事豈是靠康雪燭一個人能解決的?若是我大清上上下下,都能忠君愛國。以死報效不要說是你張震,就算再多幾個大清也亡不了!可恨當初朝廷錯認了你這個奸臣,結果造成如此悔恨結果”。
張震知道到了這個時候,康雪燭早就已經不把生死放在心上:“可我不是這麼看的。我看就算沒有我張震,這滿清也必亡不可,你信還是不信?。
見康雪燭連連搖頭,張震收起笑容說道:
“咱們先暫時不談漢人滿人之間的恩怨,咱們就實事求是的說滿清的政治體系上的問題。你耐心聽我說完,覺得不對再來反駁我。”
集雪燭在那也不說話,張震淡淡說了下去:
“老百姓貧窮。讀不起書,看不起病,住不起房,物價飛漲,社會呈敗落之象。老百姓為什麼貧窮?因為“國有金,吝不與人”財富不往老百姓的手裡流動,國家與民眾爭利。財產歸權貴私有,日夜不停地盜賣國家資源。勞苦民眾雖竭盡勞作,所得不足以維持生計。
其次,行善的不能受到褒揚,作惡的不能受到制止,社會道德急劇下滑。官員雖多,但不作為,忙於吃喝嫖賭,聚斂財富,使“利不能興,害不能除“。善惡本人兼而有之,好的社會制度能使壞人變好,壞的社會制度卻把好人變壞。化善而作貪,使學而為盜,其實都是制度造成的。
還有腐敗政權只能用賣國的手段來維持自己的統治。貧富不均、兩極分化、財產聚於權貴之家挑動撥弄,出賣國家利益。搞金錢外交,用通商拉攏外國政要助紂為虐,維持其禍國殃民的統治。甚至行為舉止,罷免升遷,都以金錢利益為動因,用這樣方法維持其統治豈能不使社會敗亡?”
張震在那侃侃而談。一口氣說了半個多時辰,原本康雪燭滿臉不屑,逐漸的卻被張震的話給吸引了過去:
“還有一個八旗制度,近的咱們不說,八旗墮落到了什麼程度你比我清楚,就說滿清剛剛入關沒有多久,康熙那一朝的事情。
從入關之後八旗子弟八就腐化墮落了。到平定三藩之亂的戰役中,八旗軍力已大不如前。康熙十三年正月,寧南靖寇大將軍勒爾錦一萬餘騎節節敗退。孫延齡、耿精忠亦先後反,雲、貴”湘、閩五省盡為吳三桂所有,清廷局勢極為不利。幸好此時吳三桂選擇與清廷隔江而治,戰局不致惡化,雙方形成隔江對峙。六月至九月間,清廷出兵五路增援前方。十二月,陝西提督王輔臣反,京師已無八旗主力可調。清廷只好延用漢籍將領,以大學士圖海為撫遠大將軍。情勢逐漸
。
康熙十六年五月。尚之信、耿精忠、王輔臣相繼投降。康熙十七年八月十七日吳三桂病死。康熙十八年湖南全境平定。全國統一之後,八旗子弟和八旗兵更加驕縱,無惡不作;不僅軍紀敗壞。吸毒聚賭,敲詐勒索,甚至欺男霸女。蹂躪百姓。到了乾隆閱兵時,所見已是“射箭,箭虛發;馳馬。人墮地”
鴉片戰爭爆發後。隨著割地賠款,白銀外流,滿清已經無力供養八旗子弟,有大批旗人淪為乞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